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初中思品班 第四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02-012018-02-14

作业要求 :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符合当代课堂德育回归生活的发展趋势。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具体操作环节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者 :张文玉

初中思品班 第四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维艳    所属单位:海南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2-14 15:59:54    浏览数( 4 ) 【举报】

初中思品班第四次作业要求: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符合当代课堂德育回归生活的发展趋势。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具体操作环节包括哪些方面?

 

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基本要求具体操作环节微探

海南中学   陈维艳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打开我们的新教材,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新教材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教材编写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既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遵循生活逻辑,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原有生活认知,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中心,不断探索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价值观的原则结合生活具体化教材的总体设计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更生活化地选择编写内容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便教利学

换言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质上是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学生实际认知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对生活进行探究、体验、内化、践行、反思与分享相融合、相循环的复杂过程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的一种学习。

由此可见,打造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符合当代课堂德育回归生活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生活化课堂,使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与其日常生活相互滋养。

何为生活化课堂?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解释:生活化课堂是指将现实生活的内容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状况,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实现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懂、会学、善用,真正达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即用学生原有生活知识,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开展课堂学习,再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即让课堂学习回归生活,鼓励学生把课堂学习应用于实践,指导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生活-课堂学习-生活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种教学活动状态。

综合以上所述,要打造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第一,了解、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之源,探明任教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已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生活经验认知,掌握情况如何,未知什么等,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并据此进行课堂教学,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二,立足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最好的动力。我们的课堂学习要尽量避免空洞、乏味、单调、枯燥的简单说教,应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出发,选取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感兴趣的素材、对学习内容存在实际生活困惑、疑难、矛盾甚至是误区的问题,才能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和思维的碰撞、表达、分享、交流等,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调整、扩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第三,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告诉我们: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依托生活知识,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坚持德育价值引导认同,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际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注重生活中具体行为践履或改善,提倡进行相关行为和行动能力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用行动改变个人生活现状、改善周遭现实的意愿。

 

对此,具体操作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备课时教师眼中要有学生生活经验、生活需要和生活实际,不仅要研讨课标要求、研读教材,更要充分了解学情,以进行灵活设计、准备或采取相应对策。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关心国家发展》教学前,通过预习笔记的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分析和与部分学生的课前聊天等方式,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时政的关注度不够,对国家发展的现状认知模糊,影响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感悟。为此,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周末在家自行上网看视频《辉煌中国》并结合本课内容写观看感。通过观看视频写观看感,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生活直观认知,上课时再精选微视频加以辅助理解,本框题原本理论性时政性较强的部分内容学生也不再觉得懵懂、茫然、深奥了。

(二)课堂导入的设置要与课文学习相贴合,也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这样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激起学生学习共鸣。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教学前,了解到学生很喜欢听歌,也很喜欢成龙,导入此课时,便通过播放成龙演唱的《国家》视频,让学生在情不自禁跟着哼唱的同时,拉近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共鸣,顺利引出第一框题《国家好大家都会好》的学习。

(三)课堂学习情境、活动、探究问题等的创设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生活认知水平。让生活走进课堂,课堂教学取材于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生动形象、具体熟悉、亲切可感的人、事、物等,可以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和畏惧感,故而让学生可以轻松直观地去感知、体验、醒悟和应用。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前,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认知基本属于空白,国家安全意识不强,对公民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存在误区,更不用说懂得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了。为此,特地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微信拍照、晒步、转发信息却不经意间泄露航母等军事机密、无人机航拍比赛却泄露国家机密从而危及国家安全等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通过其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感知、体验、醒悟:国家安全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国家安全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四)设计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业。作业的布置围绕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后,可布置今天我当家、看望照顾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生活体验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体会;

(五)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课堂学习,强化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理解,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后,可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请你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或微公益活动,并写下你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交流。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主动树立生活化课堂教学理念,遵循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基本要求,注意课堂具体操作环节,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中,拉近课堂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相联系,让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指导生活,为生活服务,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2-19 00:17:29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