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美(转载)

  发布者:董忠胜    所属单位: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18-03-17    浏览数( -) 【举报】

浅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美

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 钟维斌   

内容提要:

美术课堂教学,作为人类一个特殊的活动领域,有着它本身特有的节奏。它要求教者在有限的课时内,运筹帷幄,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线及兴趣线,随着教材内容的引申,一张一弛,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合理的调节,使师生双边活动得到有机的结合。追求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不仅要努力在教学行程、教学语言、师生感情和视觉形象等方面形成鲜明的节奏,还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疏与密、起与伏的关系。节奏美原则须合乎教育规律的变化,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能动而艺术地创设适宜的教学节奏,将有利于教学获得充分的表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美术课的魅力。

关键词:节奏   韵律   创设   交替  

正文内容:

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美术新课程标准无论在功能、内容和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普遍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并已形成了“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普遍共识。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门类,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单纯的技艺传授,它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淡化技能、突出审美性、创造性和人文性才是它更深层次的要求。所以抓好美术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把握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才是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就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性问题,谈几点不甚成熟的看法:

一、课堂节奏的内涵及意义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例如:音乐节奏,就是通过乐曲中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节拍强弱的交替出现并合乎一定规律而形成的;而美术节奏,则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等事物进行有规律地排列、组合,从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韵律感。从广义上讲,节奏又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它产生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之中,表现并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自然界中,昼夜的更替、气候、物候的变化、月亮的圆缺朔望、海洋的潮汐、植物花叶的昼开夜合、动物心脏的博动、人体的生物钟等,都是不同的节奏现象,社会生活中,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人们劳与逸、工作与休息的交替、交通运输中的客、货流量等,也都包含着一定的节奏。

美术教学,作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概要的说,美术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美的热情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的一种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美术课堂教学节奏的意义在于: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节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而不当的节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这是由于节奏和教学之间,存在形式和内容的辨证关系。适宜的节奏,做好教学的适宜形式,使教学获得充分的表达,所以教师之于教学节奏,不可不慎。节奏,也是解决课堂教学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节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教师采取适宜的节奏去解决课堂教学矛盾而得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发展就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课堂教学也是在教学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之中向前发展的,例如美术课堂的主导与主体、审美与技能、知识与能力、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虚与实、起与伏、张与驰……教师能动而艺术地创设教学节奏,将有利于上述教学矛盾的解决。

二、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原则

节奏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事物运动有节奏,人的思维同样也有节奏,人在思考问题时,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生的思维同样如此,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一个高潮后,再过一段时间出现另一个高潮,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有节奏的,所以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而美术课堂教学如果能艺术地创设教学节奏,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教学的艺术美,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兴奋点,保持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

1、动静有交替

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争辩等。“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等。如果一节课一直处于动态,学生兴奋过度,以至于课堂失控;或自始至终静寂,气氛十分沉闷,抑制学生的思维,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教育美学的教学节奏,应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

2、张弛有错落

    “张”就是紧张、急促;“驰”就是轻松、舒缓。如果美术课堂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教学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美术课本来是一种比较愉悦的课程,教师应该在很宽松的状态下授课,可用各种手段如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教学媒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用游戏、故事和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但同时美术课在部分学生眼里又是一门副课,所以课堂上无所谓,不守规矩,如果教师不注意约束他们或者说不注意用各种手段吸引他们(例如运用课堂比赛、课堂辩论和老师紧张、急促的语言等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唤起他们的紧张感),那么教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最后根本就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应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韵味美。

3、疏密有间隔

疏”,即间隔大、频率低;“密”,即间隔小、频率高。美术课堂教学可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课堂教学既要“密”,如美术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术语,以及学生对美的直观感受等,平时训练要有力度、要到位;也要“疏”,如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教学速度慢,让学生有深思熟虑的时间。如我在上《线的魅力》这课时,中途让学生说出线有那些种类,学生则不假思索地说出有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让他们产生联想时,他们非常踊跃,也非常兴奋,说了很多,如电线杆、头发、春卷、波涛、雨丝甚至快餐面等,它们或刚毅或温柔,或流畅或随意,总之,学生的速度非常快,并在这种快速度、高密度的节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线的魅力;而当他们欣赏不同的线描作品分别给我们什么感觉时,我放慢了节奏,让学生相互讨论,有一个较长的思考时间,最后他们也都能较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课堂教学的疏密变化,使学生精神振奋,提高教学效果。

4、起伏有波澜

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感情交流最灵通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用一起一伏的节奏,将学生带入起伏跌宕、波澜起伏的教学艺术情景中去,使学生享受教育艺术的美。记得有位老师在上《卡通人物》这一课时,一开始用flash动画《为中国足球加油》进行导入,动画制作得诙谐、幽默,课堂上不时发出笑声,学生可以从这些很滑稽的人物表情上清楚地认出有米卢、范志毅、郝海东、李铁等,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就被抓住了,课堂上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之后老师引出课题,阐述其定义,然后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所熟悉或喜欢的卡通人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什么花仙子、米老鼠、唐老鸭、樱桃小丸子、孙悟空、白雪公主等,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上掀起了第二个高潮。最后采用寻人启事的方法,通过描述其特征,让学生自己创作卡通人物,学生的兴奋点逐渐回落,转入到平静的思考创作过程中,这样的一起一伏,事实证明,学生的效果明显,这堂课也大获成功。

三、形成美术课堂教学节奏美的途径

1、通过教师语言的表达来形成教学节奏

语言是思维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语言是交际工具,帮助人们交流思想感情。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清代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感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艺术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教学节奏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课堂上的讲述,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者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一贯地低沉、慢长或一贯地高昂、短促,都会造成学生的精神疲劳,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明晰,特别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不一定都有,所以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工夫,忌平淡、罗嗦,同时在语调上要谦逊温和、抑扬顿挫;在速度上要缓急有致、张弛有度;在风格上要刚柔并济,或侃侃而谈,如唠家常,或一唱一叹,余音袅袅……

2、通过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形成节奏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美术教师作为这种视觉艺术的传授者,无疑是课堂注意的中心,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神、情、行、态如同菜肴的调味品和作料,“此时无声胜有声”,充分运用这些无声因素,如教师丰富的表情、暗示的眼神、优雅的体态、得体的装扮,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

3、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来形成节奏

一切协调、平衡、均匀、律动,并带有规律的因素,都可称之为节奏,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还应包括课堂结构的布局,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等。首先,课堂结构要严谨,忌“松”忌“散”,其次,注意设置波澜,忌“平”忌“淡”,还要注意留下“空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随着教师的引导,时停时续,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跃跃欲试,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互相质辩,这样,才能构成美术课堂教学的时起时伏,动静相济,疏密相宜,紧凑凝练的教学节奏。

4、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氛来形成教学节奏

教学过程中师生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种变化可称为内部节奏。而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氛正是这种内部节奏的表现和反映。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中进行的,教师要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

例如讲断臂维纳斯那种“残缺的美”时,也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法国雕塑家罗丹雕塑了一尊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一天深夜他塑造完毕后,连忙叫醒他的一名学生来欣赏,学生惊喜地叫道:“多美的雕像啊!”他把雕像反复看了个够,最后把目光集中在手上,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不禁连声道:“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么一双美妙的手啊!”罗丹的笑容消失了,抿着嘴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急冲冲地又找来两个学生,要他们好好看看,学生看后一致称赞雕像的双手,“手、手、手”罗丹吼叫起来,突然他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学生都吓坏了。故事讲完后,我问学生:“罗丹为什么要砍断那双手?”智慧的海洋里泛起了层层浪花,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情绪越来越高涨,众说纷纭后,学生得出结论:“手”太突出了,压倒了整个形象,然后我总结出: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应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所以后人给维纳斯复原的双臂都破坏了整体和谐的美,最终在原作面前都黯然失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关注、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最终渗透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学生能够判断“美”与“丑”,明辩“是”与“非”,欣赏“部分”与“整体”的和谐。师生双方在感情上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最后形成心理上的互动。所以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充满了感情色彩,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之形成有机的变化,就会成为促进教学的适宜节奏。

5、通过丰富的视觉形象来形成教学节奏

美术课堂有着丰富的视觉形象,从多媒体的仪器连接、教师的示范动作,到形、声、色俱全的影音录相,从漂亮的图画作品、各种实物教具到教师的得体装扮,各式各样,举不胜数。这些演示和展示,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使用与授课内容有机地配合在一起,产生协调、匀称、明快的感觉,就是视觉节奏。美术教师的服饰大方而得体,教态平稳而富于表现力,板书美观而明晰,演示潇洒而利落,教具摆放错落有致,影音效果美观而简练,这些都为产生清新明快的视觉节奏创造了条件。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美在传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美在教学内容变化的艺术性;美在课堂结构和语言的连贯性;美在教学氛围的愉悦性,要说明的是,节奏原则旨在强调课堂教学的运动形式要合乎教育规律的变化,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不是脱离教学内容和环境的一种僵化的程式,更不是追求形式的花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锻炼自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境,做到快慢疏密,各尽其宜,各尽奇妙,形成自己教学节奏上的特色,给学生以鲜明的节奏感、乐感和美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美术课的魅力。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