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程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03-122018-04-26

作业要求 :

作业题目

参训学员根据自身兴趣从下列作业中二选一作答。

1.国内篇作业: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谈一谈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国外篇作业:于丹老师带我们领略了别样的巴黎,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点,为什么?查找资料并分享有关巴黎的资源。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程作业】

提交者:学员郑霄    所属单位: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    提交时间: 2018-04-25 10:21:08    浏览数( 0 ) 【举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认真地回顾一下古人所做出的伟业,总能给人们提供一些教益。张骞出使西域一事,古代被称为“凿空”,是中西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事情的原委和经过,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记载很详细: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公元前140-135年)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逃遁而常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司马迁笔法洗练,寥寥几句话说明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图。过去百余年来,中外历史学家对此事的大背景早有深入的研究。据充分的考证,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也就是大禹建立夏朝,中国开启“家天下”历史之时,整个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自中国经中亚、印度、波斯至西亚和东欧这一广大的原野,已普遍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农业的经济形式,即游牧业。

在寒冷和干旱地区,游牧业是当时唯一有效的经济形式。与农业相比,游牧业使用的劳动力较少,而经济效率却很高,可以获得充足的肉食和奶食品,畜毛可制作毡房、绳索,畜皮可制作衣服、靴子、皮带、马缰和其他各种皮件。也就是说,与农业一样,游牧业也是一种自给自足式的经济形式,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都可自产自用。而且与同一技术水平的农业相比,游牧业可以产生更多地剩余产品,其中一部分可以同农民进行正常的交换。

游牧业之所以被称之为游牧,是因为要根据季节变化转换牧场。通常是春季分散开来,各赴距营地较远的山地牧场放牧,秋末再集中返回到较为温暖避风的平原地带,安置营地过冬。从冬季来临直到第二年二、三月份,游牧民往往会进行一些集体行动,或者是围猎,或者是外出作战,最常见的是劫掠附近的农民。周朝的时候,游牧民每年一到秋冬便来劫掠,几乎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于游牧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种辅助的经济性活动,借此取得他们所缺乏的粮食、布匹和金钱。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4-25 14:44:22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