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8-04-082018-07-01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

  通过学习课程《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在以下两个个研讨论题中任选一个进行阐述:

  1、请谈谈您对“心理健康”与“健康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解。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自己的状况设计一个改善计划、交流计划。

作业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杨国锋    所属单位:南部县第五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4-17 08:21:01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1. 高峰、袁军(1995)采用SCL-90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是小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加上小学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为此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诱因。此外,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难免产生焦虑、恐怖情绪。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5-04 19:16:3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