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林海》教学设计

  发布者:屈小婷    所属单位:阆中市枣碧乡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8-05-28    浏览数( -) 【举报】

《林海》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的联想。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情感线索,那就是赞美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情感、在启发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诵读体会、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开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景物描写。在这之前学习过许多类似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在分析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学生不会陌生,这为此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画、批注,从字里行间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通过作者的感悟激发起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此类课文的表达方法。

3、教学方式手段说明

读读、想想、说说、议议、写写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主线。

(1) 自读感悟,感受情感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读、画、批注的学习方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自读自悟课文。教师加以巧妙点拨,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会,激发情感

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感受文章语句的优美,体会老舍先生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练习发散,升华情感

通过由大兴安岭展开的联想填补文本的空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反复诵读,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用心朗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4、技术准备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体会、合作交流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练习等欣赏课文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由此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回忆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知道了作者老舍进入林中总的感觉是怎样的?板书:亲切舒服

2、那作者围绕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

板书:岭、林、花。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把自然景色与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让学生带着美好的心境走进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寻找美

             林海的确很美,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小片段,画直线。

            估计: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批注文本,落实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有自己的眼光看问题,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品味美

过渡:现在,我们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细细体味大兴安岭美景。

(一)我们先看“岭”这一部分。(自读2段,按要求在书上做批注
出示思考:1、“岭”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板书:多而柔

 1”“的句子。2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很多呢?
  估计: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高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的式样十分多。

在疾驰的火车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2、指导“岭”温柔的句子
  1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这个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对比:如果删掉,你再读一读,就不同了。 
   2有这个我们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多,还能感受——温柔。

师:还从哪能感受到温柔?

估计:

疾驰的火车也看不厌

虽然下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指生理解:

疾驰、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从文中找一个描写秦岭的词

云横秦岭:云横在秦岭的半山腰,说明秦岭很高,很险。(图片,介绍秦岭)

对比:兴安岭是这样吗?

那里的岭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的感觉。(图片,介绍兴安岭)

3请你把岭的温柔试着读出来。

老师读,请你们注意老师的语气一些简单的动作。生谈后自己练读,体会。

小结:看似松散而随意的表述,长短参差,三字一停,两字一顿,读来却琅琅上口,韵味悠长。
  3、小结:

1作者为什么能把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呢?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秦岭对比,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

2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学习的过程:

(出示)一、找出特点。二、品读句子。三、体会感情。

过渡: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我们来学习3自然段这一部分。    

(二)出示: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学后小组交流) 板书:绿如海

1作者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目之所及。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师引领: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2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像大海的呢?

   1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在阳光下,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师小结:这就照应了课题——林海。
2)句式练习:你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吗?

比较哪种句子的感情更强烈?

3请你带着喜爱与赞美的感情读34自然段。

过渡:我们学习这两部分时,都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同学们仿照前两部分学习的过程,自这一部分,看你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想法。

(三)默读第5自然段自学

 1的特点。板书:多而美
   2、理解: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作者把兴安岭当作亭亭玉立的少女来写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呢?作者为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拟人、比喻]

小结:山上青松,山下白桦,林中野花,作者从上到下把大兴安岭景色写得很有层次。恍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太美啦,太让人喜爱了。

2)运用这样的写法,试着写一写我们常见的景物。(师及时做出评价)

3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呢
   小结正因为作者把一花一草一豆都观察到了。所以能把林海写得如此脱俗不凡
  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了解了多而美的特点。现在,我们就进入林中去看看美丽的兴安岭。(图片,配乐,解说
  师小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写出兴安岭温柔的,如海的,还有美丽的由兴安岭外表的美。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四、赞赏美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理解:

空洞指没有内容。不空洞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美。
小结:大兴安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国家兴盛安定——兴国安邦(板书:兴国安邦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兴国安邦呢?

小结:我们伐木取材,也要造林护,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林海能够万古长青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师引导:谁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说。
        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吗?
  小结作者用多姿的彩笔抓住岭、林、花的特点,描绘了大兴安岭迷人的景色。细心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写得那么生动,那么传神。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读、思、议品味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住重点句体会景物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在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内心感受。)

(四)赞赏美自己练读喜欢的段落  指生读(配乐)

齐读(会背诵的可以背诵)过渡:在兴安岭美丽景色的背后,听着劳动人民愉快的歌声,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 估计: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兴安岭的景美,人更美。 思考: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设计意图: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用思维与文本、作者对话,转向用心与文本、作者交心。在学生的心被触动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的骄傲与自豪。)

板书设计: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