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一、二年级科学学科下期 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者:张子红    所属单位:南部县店垭乡小学    发布时间:2018-06-01    浏览数( -) 【举报】

一、  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科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本册教材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加深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动物”单元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一核心概念,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共有7课。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要求学生从常见的物体中选择一个物体,用它和其他物体进行对比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对物体进行观察并加以描述。

2 《谁轻谁重》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简易工具测量等多次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3课《认识物体的形状》通过游戏化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同,从而发展对“形状是物体重要属性”的认识。

4课《给物体分类》学生将学习给物体编号,一次选择一个分类标准,以及将结果集合化表达。分类活动也是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加深对固态物体特征的认识,提高分类能力。

5课《观察一瓶水》在研究固态物体的基础上沿用以前的方法,运用感官对一瓶水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借助记录表进行有序和持续的观察。

6课《它们去哪里了》经历新的研究方法——混合,丰富对前面研究物体属性的认识,认识到一些物体难溶解在水中,一些物体较易溶解在水中。

7课《认识一袋空气》挑战升级,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研究一袋空气,这也是一节小结课,学生将回顾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的研究方法。

《动物》单元共有6课,围绕“动物是生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这个主要概念,以观察、记录、描述为重点,引导学生从蜗牛、金鱼等典型动物的观察中,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需要。

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作为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学习对象外,还担负了解学生的学前基础的任务。

2课《校园里的动物》,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寻访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3课《观察一种动物》,引导学生在整体认识校园常见动物后,选择一种动物——蜗牛进行观察,具有示范意义。

4课《给动物建个“家”》,以蜗牛的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更丰富的理解。通过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5课《观察鱼》,通过对鲫鱼身体结构、运动、呼吸等的观察、记录和研讨,以及与蜗牛、人体进行比较,认识鱼类的特征。

6课《给动物分类》,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对象,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对动物的特征再次进行观察。

二、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学生大多为六—八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低段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性的进行科学探究。

2. 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观察中比较,能用画图和简单的文字进行记录和描述。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教学措施:

1.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每月定时参加cctalk网络研修及校内外培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教学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2.以“自主、动手、快乐”为原则组织教学,打造圣菲和美分享式灵动课堂,制定并落实科学课堂分享约定。结合科学课自身特点,以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建立课堂评价制度,以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从课前准备、小组活动、课堂纪律、课堂参与、课后卫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落实融合课程的开展:结合一年级“蜀乐”的主题开展科学“游考”活动;结合二年级“蜀食”的主题开展“科学膳食巧搭配”的亲子活动。

六、培养一个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用文字、画图等方式对观察物体进行记录和描述。

七、培优辅差:
  1、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优生尽情发挥,后进生也能适得其需。
  2、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给每个学生安排职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更能管理好自己。

    3、合理分配小组,根据需求安排四人小组和两人小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暂时后进的学生,课后跟学生多谈心,鼓励学生。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