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激疑导思,引发兴趣

  发布者:蔡明强    所属单位:广安区白市初中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数( -) 【举报】

一、激疑导思,引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怎样开头,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每堂课都要注意课题的引入,如果能以疑入境,设置悬念,那么就能为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讲缓冲溶液这节课时,一开始笔者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体血液PH值正常范围在7.35―7.45之间,若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二、精心组织语言,提高讲授效率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课堂语言,则会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片茫然的境地。
  三、借助口诀,帮助记忆
  每次讲授新课内容后,都需要进行必须的归纳小结。小结方法很多,对于那些零散、易混淆、难于记忆的知识点,可用口诀来概括。
  四、打好比方,化难为易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觉地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而达到目标的。兴趣和好奇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形象的比喻能使学生在感知、乐趣中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巧用比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讲化学键时,HCl中的共价键和NaCl中的离子键,使其原子分别以共用电子对的方式和以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根据HNaCl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就像球类比赛一样,球为甲、乙双方共用,球也使甲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赛的整体,甲乙对球的争夺能力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化合物分子的形成不也是电子对的共用或电子得失而形成的吗?又如:讲摩尔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其抽象性特别强而不易理解,讲课时可展示出12克碳(普通碳粉代替),指出这堆碳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质量为12克,就称为1摩尔碳,学生在得到这个具体的堆量之后,明确摩尔的意义,在展示1摩尔碳粉、铁粉、水等物质,并在盛这些物质的试剂瓶上用大标签标明:1摩尔含6.02×1023个原子或分子,学生感到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看得见、摸得着,并能感到它的物质含量相同(都为1摩尔)含微粒数相同(都含有6.02×1023个),但质量不同(分别是32克、56克、18克)。这样语言浅显,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五、运用好媒体,使内容直观、生动
  基础差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在学习有机化学反应时,感觉相当难,教师在讲清物质结构特点后,可以把有关反应中的断键部位及新键形成过程采用动画效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直观、浅显、生动而化难为易。又如,有机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有毒物质的使用或产生,这不利于师生身体健康,也违背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宗旨,很多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只能模拟,就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实验模拟软件或实验辅助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必须想法设法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