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习日志 > 正文

如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发布者:柏丁渝    所属单位:阆中市小垭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8-04-03    浏览数( -) 【举报】

 一、激发学生兴趣,确立文学素养的学习动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对课程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成果。因此,要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学习动机,首先就必须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传统语文教育的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的生搬硬套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文学的要求。学生希望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再是停留在基础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有对更深层次的文学探究,追寻新时代下的文学发展趋势。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最终对文学产生兴趣,提高文学素养。比如,引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声、色媒体的直观性和丰富性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所在,感受文学作品下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应注重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构建文学素质培养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学生阅读文学著作,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学教育的阅读能力培养仅仅局限于课内阅读或者考卷阅读题型的分析。中学阶段学生在巨大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下,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长此以往,对文学的鉴赏和欣赏能力也会逐渐淡化,最终导致文学修养逐渐降低。这在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错别字、语病、词不达意等。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必须为学生创造拓展文学素养的机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如举办文学讲坛、文学欣赏等启发学生多看、多想;学生则应主动广泛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在赏析中提高文学鉴赏修养。
  三、广泛阅读,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文学素质的培养是在一本本好书中构建起来的,在阅读中积淀文学知识,开创想象力,在思维的感知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很小,无论是阅读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不够。据此,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抓住他们的特征,引导他们从课外生活开始文学作品阅读,紧扣这一点,以文学作品阅读为主线,最终使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充满兴趣。阅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对这些别致新颖方式的实施。比如,引导学生吟诵诗词,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相结合的方式,把诗词歌赋的教学阵地延续到课外。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在习惯中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逐步向文学素养靠近。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发散思维,它带给我们的成效往往不是一两天能看到的,而是在不断的累积中汇聚成巨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的阅读从硬性规定到后来兴趣而为。每一阶段都要为学生推荐书目,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及深,由近到远。由此,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下,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四、文学是思想与情感的聚集地,是灵魂与生命的艺术创造
  要提高文学素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必须学会积淀情感、学会情感表达,要用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将感情融入文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体验是文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它将语文学习的境界上升到了思想和精神层面。没有情感和思想的创作是缺乏灵性的,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与读者学者之间的心灵交汇、情感沟通,这便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思考的好习惯。语文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浏览,它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将生活经验与文学语境相关联,对文学作品做出深刻理解和分析,感受文学的人文精神。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再别康桥》一诗时,可以借鉴这样一种虚实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体悟其中的情感境界。首先让学生通读整首诗,勾划出其中的几个意向,比如云彩、青荇、浮萍等;然后教师播放诗朗诵音频,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脑海中将这些意向串联为一幅画;最后让学生讲解通过自己的描绘作者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感基调。文学是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只有产生共鸣,文学才能在学生心中体现价值。在语文学习中多思考,多想象,把现实经验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在文学欣赏中培养文学素质。
  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语文是我国母语教学的基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中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语文不仅是教学大纲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学素质培养的重环节。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求培养全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这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还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习日志

最新学习日志

热评学习日志

热门学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