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聆听盛世华章,感悟老子智慧

发布者:朱剑芬     发布时间:2018-04-28 浏览数( 0) 【举报】

20184著名国学应用大师、国学布道者张剑伟先生以其独特的张氏演讲风格,激情演讲并演绎,春秋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张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道德经》的世界,借古喻今,博而返约,深入浅出,将《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之“道”娓娓“道”来;将《道德经》之不可思议透析思议,洞见真谛,解密《道德经》大智慧,昭示《道德经》大明白,令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道德经》中“智如日、慧如月”的历久弥新的、永恒的经典魅力。

洞见玄妙“道可道”

几千年来,老子的《道德经》流传甚广,备受历代帝王、文人百姓的推崇,历代解释《道德经》的书可谓是汗牛充栋。《道德经》一开篇就开宗明义地讲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到底什么是道呢?答案是:“道”是不是东西的东西!

“道”是不是东西的东西,理同《金刚经》“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即所谓佛法,不是佛法,才是佛法。亦可谓:所谓道,不是道,才是道。

道无边无际,浩瀚无比,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会儿是这个样子,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要给它取个名,就是叫“道”。这个名字可以不叫这个名字,叫另外一个名字也可以,说到根本,是“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的“道”,产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又由此产生了人和万物。

道法自然  无为无不为

”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这就要求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即主观要符合客观,人的行为也因此分为两种:有为与无为。主观上自以为是,不考虑客观变化,这就是有为。主观上没有个人想法,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即顺应自然而为之,这就是无为。做到无为了,就能无不为。那么,人是否就能做到无为呢?不修道那是不可能的。修道就是求“道”帮助自己,使自己符合“道”的品质。

《道德经》的“自然”到底说什么?“自然”是事物本来面目,是规律、科学,“自然”万物自己本来就是这样。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只有没有私心欲望,才能守静,这样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才能找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适应并符合客观的变化。有私心欲望,就不能守静,这样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即便体验到的,也是有限的,这样人就很难符合客观的变化,人生旅程就会出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想法,“无私无欲应天心”,事事顺客观,顺应事物本来面目,这就是“德”。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才能放弃个人想法,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道德经》对于每个人在职场、事业、婚姻、以至整个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道德经》向我们昭示了,“道”是一种人生,“万事如意修道人”。张老师在讲座中强调,“无为非混吃等死,无所事事,而是依顺人事自然之道,举重若轻之巧为,便有大大的收获。”“水德做人为善启迪大家:低调做人,灿烂平淡;襟怀四海,有容乃大;精进不息,终成正果。”“打通分别,理事无碍,圆融一真。”张老师将其研读《道德经》的心得总结起来传授给大家,并结合企业管理的情况,提出了“热的心肠,铁的纪律”这一企业管理的准则,在座的企业家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老师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以道相通,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发挥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人生之真谛、处世之方法、养生之智慧,明天道,了人道,开启商道,真正实现以道御术,内圣外王!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