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习日志 > 正文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发布者:孙勇    所属单位:珙县下罗镇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数( -) 【举报】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学生实验成功。那么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包括对实验所需材料的物质准备和对实验内容的智力准备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实验材料一定要准备全面,不要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补充器材,给学生制造慌乱的机会。该让学生查的材料、学生自己带的实验用品一定要提前布置好,并且教师要对实验过程非常熟悉,最好是学生实验前实验教师先自己做几次,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预见性,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及时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第一次上实验课之前,一定要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规则,并且在实验课上认真贯彻执行,这不仅是顺利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否则,学生既不好组织管理,又易损坏仪器。再者,还应对学生恰当地划分实验小组,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及互帮互助。要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确定那些动手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为组长,并把仪器进行编号分发。这样一来,既便于管理,又可增进学生的责任感,有利于教师对其检查与指点。
        二、运用多种方法,确保实验顺利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些生物知识比较难懂,然而运用妙趣横生的游戏实验创设情境却具有深入浅出、启迪思维、引人入胜的作用,若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加以运用,则能吸引学生,活跃气氛,强化教学效果。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实验为例:取4个大小一样的纸杯,分别编号为1、2、3、4。1号杯里装入50粒黑豆,2号杯里装入黑豆和白豆各25粒混匀,然后闭上眼睛,双手分别伸入1、2号杯中各取出1粒豆,再睁开眼睛,若取出的是2粒黑豆则放入3号杯中,若取出的是一黑一白,则放入4号杯中。当所有的豆都取出后,数一下3号杯中有多少对黑豆?4号杯中有多少对黑、白豆?两者的比例是多少?在实验中,豆代表什么?纸杯代表什么?为什么取豆时要闭上眼睛?该实验与书上的哪幅遗传图相类似?在什么情况下该实验与实际情况不符?关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问题,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难懂的生物现象,而这个为该教学设计的游戏实验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启发自身的思维,提高了理解力,同时使学生从动手参与到他们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要,使其学习兴趣倍增。

       2.精心设疑,科学引导

        很多学生对实验感兴趣,认为很好玩、有意思,这时如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验证种子成分的实验,教师问:“种子里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呢?”然后让学生把一些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到干燥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烘烤,问:“试管壁上出现了什么?”经过观察,学生回答:“出现水珠。”老师问:“水珠是从哪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水是从种子中来的,说明种子含有水分。”这样很轻松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假如教师在课上不注意引导学生,做实验时必然会出现看热闹的局面。
        3.掌握步骤,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将实验步骤串联起来,可以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中,先将“擦→滴→撕→浸→展→盖→染→吸”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教师再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的结构,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从而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三、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了观察、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因此让学生说真话,不受教师、教材及其他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要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剖面上的胚乳部分变成蓝色,说明了什么?教材给出了“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的条件。学生在实际观察时往往会发现滴碘液后玉米种子纵剖面的一部分不是变成单纯的蓝色,有些是深蓝色,有些是蓝黑色,还有些比较浅,而课本上说应该是蓝色,有些学生就不敢说出自己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了。如果再加上教师“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强调,会有更多的学生怀疑自己的眼睛,能够描述看到胚乳变成深蓝色或蓝黑色的学生更加少之又少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如实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每节实验课完毕以后,都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加以归纳总结,达到巩固实验效果的目的。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我们定能上好生物实验课,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学习日志

最新学习日志

热评学习日志

热门学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