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与“有为”

  发布者:郭翠梅    所属单位:民大附中陵水分校    发布时间:2018-05-02    浏览数( -) 【举报】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由此可见,在道家思想中,“无为”是天地万物最理想的状态。但是“无为”不等于是“放手不管”,也不等于是“学生说了算”。“无为”思想与当代的“主体教育管理观”是相一致的,强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参与德育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发挥学生的作用,达到“无为”中自化,在自化中“有为”的目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取得管理效果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宏观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而具体到班级就需要有相应的个性化管理。班干部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对班干部的管理和培育直接决定了班级德育管理的成效。比如,教师应该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事务,成立值周班干部、值日班干部等,使他们分工合作,职责分明,形成管理核心,形成一支高效运作的团队。一周的纪律总体情况、班级重要活动、班级日常的选拔比赛等都可以大胆放手地让班干部去操作。

    但教师必须注意,放手班干部并不等于“班干部说了算”,也不等于教师的失位。教师应该定期不定期地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指出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利用各种机会帮助班干部树立班级威信。对班干部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班干部的民意测试和民主评议,对同学反映突出的一些真实问题,要求班干部作出检讨和改正,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撤换。这样才能高效保持班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才能在“无为”中实现“有为”,在自主中使其出类拔萃。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