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传统文化进班级(第一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05-202018-06-19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民族情怀的现代中学生,或许正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需要。

请结合自己所带的学生群体谈谈班级教学中我们应该参透怎样的传统文化?

发布者 :王儒学

传统文化进班级(第一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胡硕文    所属单位:英州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6-16 08:10:11    浏览数( 0 ) 【举报】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治国基本思想,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兼而用之。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尝试着借鉴之。

一、以儒治班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班主任的教育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师生之间能建立长期的和谐关系,我以为,这是管理好班级的一个基础,是班级管理的效益和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优秀班级成熟的一种表现。为此,我始终奉行“尊重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班级。

1、尊重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尊!

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宽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桥,这是我的深切体会。尊重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切实做到尊重人,就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采用民主、商量、讨论、交流等工作方式,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体验到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成长的青少年。在班级管理中,我力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意愿。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总是用心思考,谨慎言行,“绝对”对事不对人,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同时,也更容易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我都不会先入为主,而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给他们有自述,讲情况时间,给予他们于真诚的对话空间。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再循循诱导,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找出解决的办法来。使他们心服口服。在过去的岁月里,经验告诉我:当我遇到一些孩子自控能力不足而带来的违纪行为时,我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多思考一下,然后再来找出解决的办法。

2、关心学生----让学生看到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最高境界是“博爱”,这是一种不带任何主观成见的爱,这就要求施与每个人的爱都是平等的。这是为人的一种很难得的修养,因为,要爱你所喜爱的人很容易,但要爱你不喜爱的人就是一件难事了,而这世上的人本就良莠不齐,真正能做到平等的去爱所面对的每个人,恐怕只有圣贤人了。但作为一名教师,平等的去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必备的一种修养,否则,我们就无法完成教育任务。教师所教的学生就如普通人一样,也是良莠不齐,当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育,使那些本就好的变得更好,使那些本不好的变得好起来。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精深的爱,它像阳光一样,洒向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喜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是班主任狭隘教育观的表现。学生来校是为了学习,求知,但求知又是为了学会处理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不仅抓他们的学习,更抓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班级公约中,就明确规定,作为学生必须要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3、赏识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喜悦感。

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文中一句优美的话,生活中一点好的表现,也许相对于学生的过失、缺点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每一次真诚的表扬,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 

二、依“法”治班——量化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班集体是很难形成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不应该互相分离,而必须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因此建立健全制度也就显得异常重要。要让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则必须让学生认可班规,为达到此目的,我让学生都来参与制定班规。这是因为我希望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班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草拟班规,使他们一开始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班规》一旦正式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在它面前,班上任何人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人。不管是学生干部,或是普通学生,平时的班内管理便是共同全力保证《班规》的严格执行。面对《班规》,人人都有权利,同时人人都没有特权。对班主任来说,维护《班规》的权威,便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学生来说,维护《班规》的尊严,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尊严都已通过《班规》转化为集体的意志。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工作的开展,在班规制定中,我把班级工作中各项要求全部进行量化,根据《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迟到、旷课、早退、两操,作业的完成情况、班上的好人好事、表现突出等都付于分值,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周进行考评,排列出名次,进行奖优处劣。如此以来,班上的面貌确实有了明显地改观,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大增。

三、以“道”制班——实行“无为而治”

以法治班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有一个度。否则就有“亡秦”命运。如果班主任一直奉行法家思想,班级风气就会变得专制、独裁,解决问题可能会伤了学生的自尊。此时,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也就可以派上用场。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排斥有为,是要告诫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妄为。道家的无为,提倡的是顺势而为,即顺应自然,不刻意去改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有着极强的借鉴性。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群体。听话的学生守纪﹑认真﹑踏实,但缺乏灵性,学习方法欠缺,而个性鲜明的学生刚好相反。为什么大多数班主任不喜欢后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不好管理。笔者认为,既然这两类学生各有优劣,就不必厚此薄彼,更无须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强行改造他们。不妨多一点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心,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抱着无为的态度,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自己去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何乐而不为呢。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荆手的、难缠的学生,这时,我总是想不妨效仿道家的“不为”。但“不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给他于冷处理——降降温。给他们一个空间,来达到我们的“有为”。“无为”就是为了将来的“有为”。班级管理有层级,一是无意识管理,二为数学管理(量化管理),三是无为而治。我觉得三者有高下之分,无为而治是最高层级,而且无为而治应该是班级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

其实,传统文化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任何一样都是不能通吃的,社会是灰色的,并非非黑即白,学生也如此。儒法道的管理思想,应该为我们现代班级管理兼容并包,我们不妨来点儒家来点法家也来点道家。

 


附件

  • 浅谈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6-19 21:49:53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