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谈谈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策略? 作业周期 : 2018-06-202018-07-23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请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策略。(提交作业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 :刘秋红

第二次作业:谈谈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策略?

提交者:学员李少霞    所属单位:陵水县中山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6-22 15:39:58    浏览数( 20 ) 【举报】

        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
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如在教学10以内加法表时,我先让学生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又快又准的把表中的算式算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二、有效竞赛学习,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

活泼好动,喜欢争强好胜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众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中,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取竞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既有利于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8加几》时,我先出示一题9加几的口算,让学生说一下口算的方法,学生解题后,要求学生“9加几”改成一道“8加几”的口算 ,并向学生说明“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课,这节新课老师还没讲,咱们来个比赛,看谁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最先正确解出来的,老师奖给朵花”。比赛刚开始,全体学生都兴致勃勃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的效果也远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如:我在教学整理和复习中的减法表时,先让学生把表中的计算自己完成,然后观察一下这些口算题的安排有那些特点,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就能发现自己哪题做错并改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养成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关注计算教学传统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模式是:准备题--例题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学生往往不理解计算的作用,加上计算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成了计算的工具。我们应着手加以改革。   

(1)、体现计算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了解知识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为此我在复习后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一(1)班有49人,还有6个不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员有多少人?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懂得学会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整体呈现知识。生活实际中运用的知识是综合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而我们在知识传授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把一块知识分割成一小部分,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导致了学生知识贮存的杂乱,提取困难,造成了学与用的矛盾。为了尽可能缓解这一矛盾,发挥整体功能,在知识的呈现时尽量地整体化。因此,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随意写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这样退位、不退位一次呈现,学生初次感知了退位和不退位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   

(3)、探究多种算法。传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教会书本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计算方法,或不于理睬,或强制否定。这显然有悖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起点就是求异。为此根据本课特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寻求多种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32-8=可以有多种解法。 ①、12-8=4  20+4=24   ②、10-8=2  22+2=24   ③、8-2=6 30-6=24  ④、32-2=30  30-6=24   ⑤、32 -8=24  

五、注重计算能力的的层次性。

1.是基础性训练: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作为计算能力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2.是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3.是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计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是规律性的训练: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

    5.是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巩固。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7-01 18:40:35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