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8-05-042018-07-28

作业要求 :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5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郭翠梅    所属单位:民大附中陵水分校    提交时间: 2018-05-18 20:33:41    浏览数( 1 ) 【举报】

读懂学生,生成资源

“以学定教”是课改以来,基本被认同和一直在探索践行的教育观念。我们所说的“以生为本”实质也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个“学”到底是怎样定的呢?虽然我们课改了很多年,也探索了很多年,但是在很多老师的心中,一直把这个“学”单纯看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于是教师就习惯于不断地给学生讲授知识,认为只要教师讲完了,讲到位了,学生自然也就会了。但是很多时候,结果却不是我们说想要的。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老师总是会抱怨:这个知识点、这道题,我讲了好几遍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其实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这种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学习效率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生能够记住和理解的学习内容只能留下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听讲这种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以教定学”,讲什么怎么讲都是由老师说了算、教材说了算、考试说了算,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错误地知道了什么,也就无法使教学方式配合教学重难点内容,真正满足不同差异的学生需求,当然也就无法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法实现。

约翰·哈迪在《可见的学习》中提到,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努力牵引学生“要到哪里”、“如何到那里”、“下一步要去哪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层次差异、认知差异,然后确定学生需要用什么方式去学习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需要教师讲解才能明白的,这样才能够达到学生多学会学能学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判断对于国家关系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我国的国家利益内容等,学生是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这一点就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握;对国家利益的决定作用、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等,比如我国的强军梦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是学生知道但是又说不明白或者是是而非的问题,就需要通过群体探究和教师讲解来获得正确的认识了。

通过分析,对学生的“学”就落到了点子上,精准定位,把学生看成一种教学资源,用学生的认知状况生成课堂资源,利用渗透的方法把教材的观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就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参与学生群体中,成为教材和学生的加工者,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改编,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6-26 08:28:31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