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8-05-042018-07-28

作业要求 :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5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梁泽阳    所属单位:椰林二小    提交时间: 2018-06-18 10:46:29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目前我校存在的典型问题: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使用,小学教学,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乐学善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都把教育心理学作为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人民教师,我时常浏览一些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相关的书籍,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并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应用于我的教学当中,为我的教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教学应强调以各种不同的兴趣为基础,把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相关,如果小学儿童对某门功课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学习信心也就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以看得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主要在于课堂导入这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起到激发思维,进入学习课题的目的。导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例如有故事导入 、回顾导入、猜谜语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谜语导就是其中一种的课堂导方法。例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我采用了猜谜的方法导入新课。“呱呱呱。”你能猜出来是哪一种动物吗?此话一落,教室里马上引起了共鸣“青蛙。”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回答。由此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又例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的:“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你们猜是什么? ”课堂上的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简单的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画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故事导入法同样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动物的图片,如猫头鹰、狮子、袋鼠、猴子等等,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动物朋友,然后出示动物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创设直观、具体形象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新知的具体形象,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创设直观、具体形象吸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这样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如教学《泉水》这一课时,学生都没有看见过泉水,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泉水的认识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所以,我在上课时便播放了几个我们中国比较著名的名泉录像,学生听着叮叮咚咚清脆的泉水声欣赏着清澈的泉水不但可以感受到了泉水的美,还可以见识到大自然的奥妙,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北京》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很难对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有更深的认识。于是,便利多媒体课件展现天安门广场及天安门城楼等建筑的图片,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天安门,产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我力求做到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可见,游戏是儿童的快乐源泉,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能够持久。因此,我认为游戏教学是最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枯燥的识字教学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例如,可设计“摘苹果游戏”、“走迷宫游戏”、“找朋友游戏”、“你说我猜游戏“等等游戏活动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语游戏,我们可以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在猜谜语的游戏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教“秋”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出这样的谜面:“它的一边喜欢水,一边害怕水,这是什么字?”让学生猜。教“图”字时,可这样说:“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这是什么字呢?”再比如在教“看”字时,可以模仿孙悟空在云端里往下看的动作,一手遮眼向远处看,形象又有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环境中掌握了生字。

二、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2012年的9月开学之初,我们班新转来一位女生,名叫冯茹茹。因为她是插班生,所以我对她进行了观察。开学不到两个星期,我便发现她请病假的次数过多。于是,我经常找她谈话。在我的仔细观察和了解后,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在装病。由于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借住在大姨家,又是转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所以她有点不适应。这才几次装头痛让我打电话给她爸爸带她回家。之后,我便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谈心,让同学们经常和她玩。后来,她慢慢地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可见,观察法在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意义识记渗透识字教学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对于有意义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进行识记;对于无逻辑意义的材料,可以人为地赋予其某种人为的意义,建立一种人为的联想,以便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应该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例如在教学生如何区别“跑、泡、、袍、炮”等字时,我们可以说:“有足快快跑,有水把茶泡,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这样学生就很快记住了这几个字。有的学生把“喝水”写成“渴水”,把“口渴”写成“口喝”,我们可以这样教学生记住:“喝水需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口渴了就需要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在教学“灭”这个字时,我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它就灭。”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多多学习教育心理学,并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编:李维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6-18 11:03:38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