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8-05-042018-07-28

作业要求 :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5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陈辉勇    所属单位:岭门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6-06 14:43:11    浏览数( 4 ) 【举报】

管理课堂纪律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它相对于呆滞、死板、封闭的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活”起来了,然而它带来巨大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我们大力发扬改革之风时,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问题,课堂纪律变的越来越难以控制。课堂上出现一系列问题:提问时因为一些学生的抢答,提问进行不下去;因为学生无关教学内容的提问,课堂陷入热议而失去控制;动手操作时学生多数是在聊天说话等。一节课下来班里一直乱哄哄的,学生一直处于混乱和兴奋中。课堂一直在活跃的氛围中,但是课后却发现,很多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并不清楚上节课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比如我在二年级讲《直角的初步认识》一节,课堂上学生表现的都很活跃,争着回答我的问题,抢着到黑板上画直角,把书举到我眼下告诉我书的角是直角……一节课下来,虽然我因为要盖过学生的声音而喊的喉咙痛,但是看到一直兴奋活跃的课堂氛围我很高兴,我觉得这节课是成功的。然而结果大出所料,在第二节练习课上,学生做练习的情况让我震惊,她们不但不会画直角,甚至连最基本的直角的判断都没学会。询问后发现第一节课我所提到的知识她们并没有听,我对学生发言的讲评她们也没注意,教学效果极差。可见这样的“活跃”是违背新课标的初衷的。那么什么才是新课标追求的活跃呢?树立正确的新课标课堂管理理念是很重要的。

  二、新课程下课堂纪律管理的新要求

  课改认识到了“手放到背后”的传统课堂纪律管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在改革中对课堂纪律管理做出了重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要活而不乱。

  新课堂与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活”起来了。然而新课标强调的“活”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热闹,更要“不乱”。所谓“活”是指课堂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能和老师产生共鸣。而“不乱”是指课堂冷静有序,学生思想安定,师生教学目标一致。新课标追求以学生为主是针对于传统教管理模式的。传统模式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学生好的行为就是要服从于教师,进行的课堂纪律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命令”、“束缚”的压迫式管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认为应打破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这并不表示要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对学生放任不管,否则只是走向另一个错误的极端。因此新课标追求的是“活而不乱”,形散神聚。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活儿不乱”呢?教育专家指出判断课堂纪律“活而不乱”的标准是:评价课堂活而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不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也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三、解决新课程下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建议

  1、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要尊重学生,然而小学生自我中心,较少会考虑他人。可以给每个学生机会站在他人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她们自己体会和理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实行学生轮流当代理小老师和班长的活动。当学生自己去进行教学或者是班级管理,面对乱哄哄的课堂和学生,她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纪律的重要性。或者是让那些爱抢答的学生在乱哄哄的时候回答问题,让她们亲自体验不被同学尊重的感觉,她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纪律管理不是外界的约束,而应该是是让学生自我控制。为此,纪律不应该只是为了外界的强迫和控制,让学生换位思考,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愿的去尊重他人,遵守纪律。

  2、开放与规范学生行为相结合

  新课标的“开放”能让学生自由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作出正确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就现在课堂纪律来看,在肯定新课标开放的积极意义时,还要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新课标要开放与规范学生行为相结合。

  小学生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放任自流,忽略学习,因此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是必须的。例如新课标提倡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本意是好的,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来完善想法,也有助于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小学课堂上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是趁此机会进行无关学习内容的聊天,反正老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而且大多时候讨论后老师就直接公布答案了。这样一种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并未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探讨中。如果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增加小组竞争,抽签作代表陈述讨论结果等环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被选中来回答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紧张和压力中,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能更深地沉入到讨论中,又能给每个想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学生公平的机会。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动作用相结合

  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要把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唱独角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了作为指导者在教学中的引导和灵魂作用。教师必须在整体上把握课程的进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变化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例如在学生能自主完成任务时要旁观并给予表扬;在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要给学生引导;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则要给学生鼓励;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又要给予纠正。新课标不但没有使教师的在教学中减轻作用,反而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能力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换变化角色,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附件

老师评语

问题有意义,观点可借鉴别人的,但要联系实际说明。

评语时间 :2018-07-05 10:32:53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