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如何衔接感悟

  发布者:李秀平    所属单位:许昌市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8-06-18    浏览数( -) 【举报】


 初、高中衔接的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一,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第二,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得有位教育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认识你的学生,发现并指出他的优点,这是激励的基点。肯定他的成就,赏识或暗示他的方向,你将托起明天的太阳。”
  2.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广大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接连。
  3.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
  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问题在讨论中解决,学生能力也得到提高。还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也应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4.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现象,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5.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课件等。此外,教师也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
  6.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益,灵活运用课程资源,通过图文信息加强对某一阶段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观解读,以弥补学生只从教材获取信息的不足,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总之,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两者是相互衔接的。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建立在初中课程基础之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历史教学共同体。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很有必要,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是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