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让学生动起来

发布者:王付旺     发布时间:2018-05-29 浏览数( 0) 【举报】

    有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来问题并不在学生身上。

记得我曾上过的一次公开课,因为那是高三的复习课,准备的内容很多,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节,还惟恐有什么遗漏,到下课时,终于把所要讲的东西都“卖”了出去。不料,评课时,一位在场的领导亮出了黄牌:课堂容量固然大,就是没让学生动起来。当时我还有些不服气:内容那么多,如果再提问学生,势必会耽误不少时间,怎能完成课时计划。

    事后,我进行了积极反思,并认识到我的这种做法和想法其实就是建立在以前教学失败的基础上。一直以来,自己习惯了这样教,学生习惯了那样学,想在短时间内改过来,谈何容易!再看什么叫“完成课时计划”,所谓“完成”,这应该是以学生掌握并巩固了所学内容为标准,而不是以教师讲完所要讲的内容为尺度。而以前自己做的恰恰相反。那么如何顺利“完成课时计划”?既然这是以学生掌握并能巩固所学内容为标准,就要充分地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正如那位领导同志指出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是啊,如果学生都真正地动了起来,他们对老师所要讲的问题已经有了一番深思熟虑,老师还有必要那样很辛苦很详细地讲解吗?事实证明,老师那样做学生并不领情。这正式所谓的“出力不讨好”。

    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时间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且要积极鼓励他们真正地动起来,而不是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记得有一年中途我接一位老师的语文课,有一次上课评讲一套语音专题。这种题很零碎,评起来很费时。我认为语音这种东西无非就是让学生正确地记住它,先把错误的纠正过来,课后记记就行了。于是我让学生先保持沉默,自己先完完整整地讲一遍,之后,如果谁有什么看法可以再发言。(其实,更多的时候没有“之后”,老师讲完也就下课了,至于说再找机会,那也是“事过境迁”,不好“旧事”重提了)在我要求多次之后,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于是我“顺利地”评讲开了,并感到学生能够听得很清,如果集中注意力的话,能够跟上、记上。但过后想想,我又错了。这样做,无疑是把活生生的学生当成了一台台录音机、摄像机。学生是人,更是孩子。他们好动,思想活跃。你不让他们说,不让他们动,他们反而容易疲劳,就失去学习热情。再说,课堂需要师生互动,并且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必须要展开正常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陶行知先生就反对那种“教师只管自己讲,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些活泼的孩子做个书呆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总是把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而非观众、听众。

    现在,我已调整了以前那种不切实际的做法。比如在评讲习题时,事先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去思考、去交流,课堂上,我也并不急于讲解,因为很多内容已无须讲解。就是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我也是指导学生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同学们面对的问题好比一件等待雕塑的艺术品,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和交流,然后你一刀我一到来进行雕塑。最终就会把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样,不但老师感到欣慰,学生自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而在整个“雕塑”过程中,老师只是在必要时指点一下,让他们少走些弯路罢了。

    这种做法行之有效,它正是遵循了教学的一般规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那台思维的机器高速地运转了起来。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