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最好有实际教学案例)。 作业周期 : 2018-05-172018-07-15

作业要求 :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最好有实际教学案例)

发布者 :孟伟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最好有实际教学案例)。

提交者:学员刘宽娜    所属单位: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6-21 10:47:36    浏览数( 2 ) 【举报】

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禹州一高 刘宽娜                                           

良好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首要任务,而学生此时内心最大的需要就是同老师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中,教师是博学多才的“权威人士”,有些学生信任教师甚至超过家长,因此建立有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进步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如果师生关系处得好,就会使教师心情愉快、情绪良好,增强自信,上起课来热情饱满,特别热爱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感觉生活很美,有美就有自由,有自由就必然有快乐,减轻职业倦怠感。

  2.有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人在这种状态下,头脑会显得十分清醒,学习时能大大提高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在中学生的成长时期,学生的心态尚未成熟起来,学生们学习目的常常是“报答”“报复”。学生会简单地认为“这个老师对我特别好,我要努力学习,让他更喜欢我”,或者是“老师这么让人讨厌,对我不好,我要跟他作对,凭什么跟他学习”等,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了有效的师生关系,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学相长。

  3.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品格的培养

  在现在的课堂上,更多强调的是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发挥自身创造性,追求完美的人格,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学校教书育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校与家庭间的合作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平等,如果家长认为教师连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没处理好,家长也不会信服教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和教师合作,共同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 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多年,虽然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耳熟能详,但真正把新课程理念付诸实践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据我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师生关系情况堪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非常严重。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限交往基本停留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其余时间各干其事,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与冷漠,被称做是“一朵盛开在师生间有毒的花”,如师生相遇时,许多学生甚至有意回避或逃避与教师见面,即使在避不开的情况下也只是勉强地笑一笑或是面无表情,师生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交流,部分教师以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自居,对学生居高临下,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更不向学生敞开心扉,而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打交道,更不愿意向教师倾诉内心的秘密,讲台将师生分离成两个截然有别、不可逾越的世界,极少数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严重对立和冲突,如我校曾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有两位学生不断地说话,还不时发出笑声,这位教师忍无可忍,走下讲台批评这两位讲话的学生,这时另外一名学生站起来和这位教师顶嘴,这位老师就说“疯狗来了”,这位学生马上回击老师:“疯狗正在叫”,于是教师怒不可遏,冲出教室,整堂课无法继续;有些班主任教师在和学生发生冲突后,就请家长,家长来到学校后,由于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也和教师发生对立和冲突,于是教师就想办法孤立该学生,把该学生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准全班同学和这位学生交往,让这位学生难过,自然辍学回家,或是转学;至于教师和个别学生冲突导致全班与教师作对,不准教师进教室上课的事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教师和学生对立到动手体罚学生等,学生被打聋或牙齿被打掉者皆有之,凡此种种,严重影响着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和学生怎么能身心愉快地投入教学呢?所以教师和学生对立和冲突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竖立在师生之间的一块冰。

  三 应对目前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1.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问题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压力,虽然现在已实施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但实质还是应试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考试测验,教师害怕学生考不好,影响自己的前途,过强的考试压力使教师心理紧张;教师的工作堪称高工作负荷,课时量超重,备课、查资料、批改作业、辅导等工作要花大量的时间,感觉很累,再加上教学工作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人际关系也很紧张。二是难以逃避的职业倦怠,教师长时间地从事教书工作从而产生疲倦感,使得很多教师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产生消极行为,对学生冷漠。如何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促进教师的心理成长呢?如果是障碍性的心理问题,可以求助于医疗部门;如果是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学会自我调适,从不适应到适应,如果是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训练,提升老师的心理素质,为此,教师要重点掌握提升教师心理素质的原则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第一,提升心理素质的原则: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学会遗忘;节制物欲,简化生活,保持心灵的自在与单纯,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避免消极思想的侵略,学会宽容,以仁爱之心待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正视问题,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状态;学会倾诉,不盲目竞争,避免不必要的心理紧张。

  第二,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如爬山、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唱歌跳舞等,排除杂念;深呼吸法;合理发泄法,也就是自我疏导法,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途径与方式宣泄出来;理智控制法,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控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快起来,如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心理换位,与对方交换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学会升华,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发现生活中的快乐,知足常乐,悦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悦纳他人;将“应该”变成“希望”,对他人说“应该怎么样”变成“希望怎么样”,对他人评价要求不要绝对化、“糟糕可怕化”。

 


附件

老师评语

总结的到位

评语时间 :2018-06-24 15:14:3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