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补交作业,已交过研修作业1的老师本次不用提交 作业周期 : 2018-06-162018-07-16

作业要求 :

内容预览

关闭


作业要求:1、请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习内容,谈谈如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

2、请老师们结合本校情况谈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发布者 :袁晓艳

补交作业,已交过研修作业1的老师本次不用提交

提交者:学员牛朝阳    所属单位:许昌市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6-17 10:13:46    浏览数( 3 ) 【推荐】 【举报】

作业1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 更好地服务教学
整体把握课程是新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强调双基要整体把握课程,是打好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体把握课程:
  一、应该整体把握课程的目标
  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目标,这六个目标不是两两相交的,它们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体现着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追求和一个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时渗透这些目标,注意掌控一个知识,一个章节,一个学段所应主要达到哪些目标。
  二、整体把握数学素养和能力
  全面理解在高中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它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是融于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融于每一个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融于师生交流过程中,它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如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像能力;有的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它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只想一步到位,恨不得把高中三年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又台三垂线定理教学,新课程是不作为定理要求的,而有的教师却硬要学生掌握,继而补充一些利用比定理来求角度、距离等问题,私自拔高,人为制作难点,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这真是弄巧成拙,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之举。
  三、应该整体地把握数学课程的内容
  1.应该从各课中去把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一节课的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要进行哪些能力的培养。但是没有注意到本节课内容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本学段甚至整个高中数学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注重从整体把握教材,就能从更高更深层次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合理处理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2.整体把握贯穿在高中课程中的一些基本脉络或者主线
  高中课程的基本脉络主要有:函数议程、不等式、向量、几何、算法、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现以函数为主线为例从四个维度来理解:第一个维度,首先,教师要对函数的要概进行深入的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初中、高中、大学中都有自己的定义,它是逐渐发展完善的;第二个维度就是高中阶段,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第三个维度是函数的作用。一个是函数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如函数的作用。一个是函数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线性规划之间的联系与作用。二是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个维度就是教师在高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研究函数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是如何用运算法去研究函数;第二如何用导数思想去研究函数,如研究函数单调性、最值等。
  3.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各个知识点
  数学中的一些知识点、概念,思想方法在教材编排中是逐步渗透、逐步发展完善的,教师只有整体把握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处理某个内容、知识点在各个学段中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在某一学段直接把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这样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学习效果,同时,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将概念置于整个高中课程中,就是在讲这个概念之前要前思后想,要前后联系,还要注意挖掘一个概念的深度,梳理它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如对曲线的切线教学应非常清楚平面曲线在高中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1)初中定义圆的切线方程;(2)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3)通过曲线的切线引入导线的定义,再反过来通过导数求曲线的切线引入导线的定义,再反过来通过导数求曲线的切线。这三个过程是一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近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生的思想体系经历(1)(2)两种认识的洗礼后,回归到最本质的理解――第三种认识:割线的极限。但这种认识如果不经过思维层次的过渡,我们就极有可能犯错――把这三种认识分割开来。在讲完曲线的切线是割线的极限后,教师抛出这个问题:曲线的切线是否包含圆的切线?留给学生思考。
  四、整体把握数学学习习惯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个基本思想中,高中课程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整体地理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为主体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通常都说终身发展能力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学习能力是需要靠学习习惯来支撑的。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课后应要求学生学会反思、梳理、总结,自学学习,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这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的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整体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会整体把握,这样让教师教好数学,更让学生学好数学。

作业2

谈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研究活动。它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能力的不足,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自身的实际问题出发,借助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力量,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反思逐渐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方向。”由此可见,校本研修应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的节奏加快,不少学校的规模扩大,名校办分校成为实现均衡教育的重要举措,也因此给校本研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何解决因多校区办学而造成的难以集中办公、教研、交流、评价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高效地进行交流、研讨,已经成为目前许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其省时、省力、高效、便捷的特点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根本意义的个别学习和自主研修。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了解最新的教育变革,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而作为校本研训管理者,更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将校本研训与现代技术结合,随时更新研训方式和内容,以求得更佳的效果。基于以上思考,将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旨在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一、观摩教学视频案例,促进教学研究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观摩指现场观摩,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现场观看其他教师的授课过程,从而进行教学反思,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实现自我提升。然而,场地交通、场地容量、时间冲突及活动经费等问题的限制,给现场观摩的施行带来诸多困难。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视频观摩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所谓视频观摩,即教师观摩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这种观摩方式不但能够使教师获得现场观摩一样的体验,还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教师能够不受场地、时间的约束多次、反复观看,悉心研究。
  1.视频案例类型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在组织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无法自如驾驭,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首先应是“合格”培养,因此,为他们准备的视频资源可以是《学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各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录像》、《新课改经典课例录像》等规范教学案例,这些紧扣课标、环节紧凑、语言规范、反映教育最新动态的视频案例给青年教师以亲切感,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使他们快速掌握常规教学技能。
  骨干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淀,教学风格独特,研究理念各异,教育愿景不同,学校对他们进行的则应是“升格”培养,因此,为他们提供的视频资源应该是极具教学特色的《名师经典课例》,重点学习教育前沿理论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专业引领和实践交流相结合,学习研讨和风格提升相结合。
  2.视频案例观摩形式
  观摩视频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以采用“大聚小散式”互动模式。每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从资源库中挑选视频材料,集中观摩。课前由各教研组在“校园之声”宣传栏里张贴海报做好宣传;课上组织教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静心观看,建议教师撰写随笔心得上传博客,开展网络研讨,给教师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观摩氛围,这是“大聚”。教师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资源库中挑选内容,自选时间、自选地点、自选人员观摩,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称之为“小散”。采取“大聚小散式”互动模式,可以促进观摩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集体备课
  校本研修必须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重构课堂”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是运用集体智慧,从教学中学习教学,从课堂设计中改变课堂,从而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电子集体备课网页”,申请教研组博客,为教师搭建虚拟的网研平台。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并链接到教研组博客、网页上,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浏览、学习、评论。
  首先,由教研组集体商议学期备课研讨主题;然后,同教研组教师分工备课,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完成教学设计草稿;最后,教师把设计稿上传到个人博客。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可以浏览阅读,并参与研究、提出建议、发表评论,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共同创造、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结晶。在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执笔教师再修改,然后将集体智慧的成果传入教研组博客的备课资源库供教师共享。在后期使用这些教学设计资源时,每个执教教师务必再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对前期的电子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从而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据此,可以形成“确定主题——分工备课——网络研磨——二度修改——形成资源——个性实施”的电子集体备课模式。
  电子集体备课模式任务明确、针对课堂、实用性强,可以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扩大参与面,提高备课效率,有效地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传递。同时,在校园网的支持下,共享的教学资源将减轻教师资料查阅的负担,使教师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思考某一个更为集中的主题或单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质量。   三、利用课堂实录,进行个体反思式“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是指执教者对自己课堂的观察。这种观察被称作“坐在自己的课堂前”,一般采用录像、录音法。2教师按照自己的观察需要选择时间和对象,有目的地选择观察的主题,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评价的有效性”等,由学校给予技术支持——拍摄录像课。因为录像具有可反复播放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聚焦于自己预设的主题,多次地、反复地进行整体或切片观察,也可与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对比观察,实事求是地探寻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经过反思,从而矫正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观察成为可能,观察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方法,教师对自己课堂有了清晰、理性、客观的认识,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四、视频研讨,实现跨地域同课异教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教”的教研方式,正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智慧碰撞、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平台。同课异教,是指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构建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同课异教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教师既能体验新理念带来的新感受,同时又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整个的活动过程不同学校的教师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中达到同伴互助,在互动式诊评中相互比较扬长避短,真正感受“教研服务于教学”、“教研促教师成长”的显著作用,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6-25 09:37:1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