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8-05-292018-09-30

作业要求 :

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田小永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程昆    所属单位: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17:00:53    浏览数( 0 ) 【举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他们进行科学“再发现”的过程,要使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发现者”,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

     高中物理课本有一节关于《电场强度》的课程,我把一节授课分解成了“学生阅读”、“提问”、“实验探究”、“共同结论”等几个小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讨论。

    一、“学生阅读。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习事半功倍。”这一小过程就在于使学生阅读完本节内容后,大体了解本节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内容,对于哪些知识有模糊感觉、理解不透,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与起点。

   二、“提问。分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在学生阅读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本节的要求及学生阅读遇到的问题综合起来进行提问,并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例如本节涉及到以下内容,教师出示投影片:

    复习上节课库伦定律内容,提出问题一:

    真空中,相隔一定距离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可以不需要介质超越空间?

    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

    提出问题二:相同的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的作用力不一样,说明了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电场强度。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电场概念

学生自学“电场”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场?

3.电场有什么本领?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简单介绍法拉第的事迹。然后讲解“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电场和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样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同时他又有其特殊性:

1.看不见、摸不着

2.存在与电荷周围

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通过上面的讲解从而进一步明确电场概念: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明确电场的作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静电力的作用,并用课件出示电荷之间通过电场相互作用。

提出如下问题,学生思考。

问题一:相同的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电场的强弱不同)

问题二:如何研究电场?

教师进行引导:电场的本领是对场中的电荷具有力的作用,这是电场最明显、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因此研究电场的性质,可以从静电力入手。

学生思考回答后进行总结,给出试探电荷及场源电荷的定义。

试探电荷:实验中的带点小球是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情况的,称为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场源电荷:被检验的电场是带点金属球O所激发的,所以金属球O所带的电荷称为场源电荷。

   三.实验探究:电场的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

1.通过上述分析,学生讨论:影响电场强弱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

教师归纳学生猜想及设计的方案:

探究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把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逐一改变场源电荷的电荷量,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观察试探电荷所受的力是否改变

2.利用课件模拟探究过程:

展示模式实验的动画:

(1)试探电荷在同一位置逐渐增强场源电荷的电量,观察试探电荷所受的力(通过小球的偏转)

(2)把同一试探电荷放在不同位置观察试探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3)把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放在同一位置,观察所受的力。同时展示如下图片: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

电场的强弱与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有关,场源电荷的电荷量增加,同一位置的电场变强;

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弱不同;

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在同一位置所受的力不同,电场的强弱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

将上述实验结果通过表格定量地分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

表1:(A位置)根据图片填写


对比表一、表二,总结结论: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q是恒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电场不同位置,F/q的比值不同,比值F/q是反应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教师给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我们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环节三:概念的深化

1.讲解电场强度的公式、单位。


2.介绍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常常用比值定义物理新的量,用来表示研究量的某种性质。同时让学生说出之前学过的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密度等)。

3.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电场方向的规定。并进行说明: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之后提出问题:按照这个规定,如果放入电场中的是负电荷,电场强度方向如何?

(与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反。)

环节四:巩固练习

1.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点电荷是最简单的场源电荷。设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与之相距为r的A点放一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为+q。

(1)试用所学的知识推导A点的场强的大小,并确定场强的方向;

(2)若所放试探电荷为-2q,结果如何?

(3)如果移走所放的试探电荷呢?

(请两位同学板演前两问后,共同完成第三问)

    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点电荷电场的场强大小与方向。(多媒体动画演示方向的确定方法)

(2)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在静电场中,它不随时间改变。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完全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入电荷,放入电荷的电荷量、电性无关!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的分析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诚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两节课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的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和科学支配时间的能力,由创造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组成的创造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变教师“主讲”为学生的“主学”,变“讲堂”为“学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组织到“自学为主”的教学结构中,做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学校学会自学,在这方面教师应该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能够自学,终身受益。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