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8-05-292018-09-30

作业要求 :

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田小永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张娅娟    所属单位: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6-18 09:11:44    浏览数( 0 ) 【举报】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天教育的流行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论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 “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三、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四个特点:

1.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问题应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4.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总之,恰当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钟面,感受时针与分针。利用儿童爱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积极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如: 8时电子表会怎样显示?照着拨出黑板上的时刻3时,自己独立拨出6时,探究整时刻钟面的特点等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创设参与与交流的空间,促学生主动发挥。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一起观察钟面,在组内交流认时刻、拨时刻的方法,共同探究整时刻钟面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动发挥。

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在这节课中,老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掌握新知,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不断的激励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