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8-05-292018-09-30

作业要求 :

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田小永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汪洪义    所属单位:许昌高中    提交时间: 2018-05-30 16:18:50    浏览数( 1 ) 【推荐】 【举报】

合作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01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谈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1.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内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20 世纪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与策略之一。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认为,教学应兼顾教学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特征,应当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形式上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在教学目标上,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教学突出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统一。

在课堂结构相互作用上,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互助活动,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过程。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演变为“指导—参与”的关系,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精神,以教学中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评价上,合作学习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把个人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和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2. 合作学习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1利用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教学重点往往亦是难点,突破难点往往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方面、深层次“讲解”重点知识给学生“听”但收效甚微,基础好些的学生一知半解,基础薄弱的学生云里雾里。如果此时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各小组的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思路会渐渐开朗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重难点知识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核酸”一节内容时,学生往往将组成DNAR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相混淆,对于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组成也不清楚,而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好又会影响到以后遗传学内容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记忆这部分内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搭建核苷酸分子和核苷酸链的结构模型。课前我们准备了若干个不同形状的图片,圆形的图片上面写上磷酸,代表组成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五边形的图片上面写上脱氧核糖或核糖,代表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长方形的图片上分别写上五种不同的碱基,代表组成核苷酸的五种碱基。在课堂上我们把这些图片和订书机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成的形式,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先构建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然后再将它们分别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和核糖核苷酸链。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核苷酸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有对磷酸基团、五碳糖、碱基的选择和确认的过程;小组合作构建时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提醒矫正,避免错误的发生;有对三种成分之间如何连接成为核苷酸以及对核苷酸如何连接为核苷酸链的讨论、探索和实践。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的很愉快轻松,对两种核苷酸的组成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核苷酸如何连接形成核苷酸链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遗传学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再例如,在学习“免疫”一节内容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先讲解,然后绘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感觉很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好。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小组成员一起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表演出来。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做道具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利用肢体动作表示吞噬、刺激、结合等过程,小组成员间相互提醒、相互配合完成这一表演,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很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提高自主、探究的效果

首先,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缺少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个体经过独立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该问题时,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其次,合作学习需要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都需要各负其责,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学习问题,如果个体经过独立探究还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与学习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探究来解决。

例如,在学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节的教学内容时,教材中有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教材上只是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和用具,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方案,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先设计方案然后再进行实验。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难度很大,但如果教师直接把方案给学生,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注意引导小组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如何选取适宜的实验材料?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进行操纵自变量?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实验的无关变量是什么,如何进行对照实验可知无关变量?应设计几组实验?实验步骤是否科学?你们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怎样?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达等等。最后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每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正,最后得到实验的最佳方案。这些实验方案是学生通过不断的讨论、探究,在多次的质疑和修正完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到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合作的快乐。

3. 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和实践表明,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确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它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配合以及交往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却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合作学习形式化,导致低效的课堂。

问题一: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只顾自己思考,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使合作流于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如果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够到位,教学设计有偏差,合作话题缺乏趣味性,活动之前没能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等等,这些都会抑制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学生方面分析,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有些学生基础不好缺乏自信,或者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不愿参与讨论,怕出错误被人耻笑,只希望听别人说。

应对策略: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时,首先要清楚小组讨论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还是就某一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教师最好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以实现合作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深入性。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应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致使学生摸不着边际,无从讨论;也不能太过简单,从而抹煞学生合作的兴趣,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问题二: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对于新课程的教学,老师们都有共同的体会,即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如果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不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学生刚进入状态或只有个别小组完成的情况下,便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致使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表层理解而缺乏深度,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无法完全表达,甚至连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时间也没有,使得合作活动虎头蛇尾、草率收场。这使得小组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应对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装门面,它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表达、倾听、讨论、交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改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摈弃那种“作秀”的心理,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哪些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留足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所发出的指令应明确、有针对性,这样避免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脱离主题,保证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有形有质、实实在在。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式,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无法兼顾众多各具差异的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们在生物课堂上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合理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5-30 21:33:5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