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小石潭记的艺术特色

  发布者:周莹    所属单位: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学校    发布时间:2018-04-24    浏览数( -) 【举报】

小石潭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既吸收《左传》《史记》中尚简尚朴的描写手法, 也非常注意借鉴辞赋和诗歌中描写形象的技巧, 注重形象描绘,追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创作境界。因此他的游记作品在描绘自然景物上极研穷态,博显物象,细腻而不伤于雕琢,优美而不流于靡华,善以清词丽句状画山水、树石的细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象,做到细微处纤毫毕现。文章无论从整体到细微,都充满浓厚的诗情画意。 而这一特点,在《小石潭记》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柳氏于唐顺宗年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形诸笔墨,写下了不少优美的游记。 《小石潭记》作为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千古流传。 那么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呢?

一、融情于景,山水有灵

山水游记中的景物, 决不是自然景物的简单翻版, 而是作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小石潭记 》开篇 ,当 “隔篁竹 ”听到 “如鸣佩环”的水声时,作者用“心乐之”,直接抒发了自己快乐的心情。 接着,作者又写潭中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将喜悦之情寓于鱼。 然而,这种“乐”对作者来说是短暂的,当“坐潭上”面对“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时,作者又猛觉得“凄神寒骨 , 悄 怆 忧 邃 …… 不 可 久 居 ”。 这种前“乐 ”后 “凄 ”的变化 ,表面上看是 “以其境过清” 而引起的, 实际上是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反映了他的寂寞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

柳宗元在写《小石潭记 》时 ,已是遭贬谪的第四年了。 这期间,政敌的恶意中伤,亲友的不幸亡故,生活的艰难困苦,使他的幽思感愤郁积甚深。 尽管面对着奇山、怪石、异木、幽泉、游鱼,作者并未寄情山水而忘掉险恶的环境和惨淡的人生。 《小石潭记》中的山水寄寓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而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凄苦心情,又能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因此,作品才富有动人的魅力, 千百年来为读者所激赏。

二、手法灵活,跌宕多姿

《小石潭记》作为一篇散文精品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先,作者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记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小石潭的特征,近景和远景。 文章开首,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小石潭,而是先写“闻水声”。 以声音的美妙,作为写景的先导,以水声进而引出小石潭,曲折有致,助人游兴。 接着写近见:清冽的潭水,金石的潭底,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轻盈的游鱼。 再写潭外远景:“斗折蛇行”的小溪,“犬牙差互”的岸势,四面“环合”的竹树 …… 作 者 随 时间的推移和方位的变换,由远及近,从潭外到潭内,从潭中到潭边,一路写来,眉目清楚,严密自然。

其次,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出景物的形态,体物尤为工细。 六朝山水小品的绘景状物,多用简笔粗线,勾勒轮廓。 往往因过于粗疏而有彼此雷同之感,而柳宗元则不同。 试以鱼写水为例说明之。 吴均《与宋元思书》写道:“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郦道元《水经注·洧水》写道:“绿水平潭,清洁澄深。 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 ”都是前两句直接描写水的清澄缥碧, 后两句以鱼衬托之。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则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影补石上,怡然不动,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几笔,真是绘形、绘神、绘影、绘色,从字面上看,俨然是幅色彩鲜明的群鱼嬉欢图, 实际上还写出了潭水的形态。 “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这是鱼的静态;“储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是鱼的动态;“似与游者相乐”,这是鱼的神态,作者笔笔写鱼,无一笔写水,然而又无处不在写水。 这里,柳宗元用动静互见、虚实相间的手法,以日光鱼影写出游鱼相戏之状、鱼水相得之乐。 以鱼写水,则潭水之清澈不言而喻;以鱼写人, 则人羡鱼乐之情含而不露。 显而易见,柳宗元的笔触细腻生动,更富诗情画意,较吴、郦为胜,达到了一种超妙的艺术境界,所以,林纾评此文说:“至于穷形尽相,物无遁情,体物直到精微地步矣。 ”

三、语言精美,生动传神

作为散文大家, 柳宗元的语言是十分个性化、富于独创性的。作者用“斗折蛇形,明灭可

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来形容小石潭的盘形曲折, 确切而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溪流动的特征, 渲染了小石潭幽深静谧的诗意之美。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