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究

发布者:陈丽莎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数( 0) 【举报】


一、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受社会大环境、学校以及家庭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同程度地影响,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分配现象严重失衡。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教学条件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等因素,导致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普及程度不高,参差不齐。除此之外,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制度有待进行改革,学校开设的美术多以副课的形式出现,美术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调节课程,轻视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学生缺失美育的熏陶,忽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综合培养。城乡中小学美术教学教材资源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美术教学过程中传播与接受信息途径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缩减城乡美术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二、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一)系统整合美术课程资源设置

1.重视自然写生,培养感知能力。城乡美术教育应贯彻落实学生的写生采风实践课程,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更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资源特性,选择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乡村美术教育进行教学活动,弥补教学资源匮乏的不足。写生是一个发现与实现的过程。它是以大自然为师,从视觉生活中提炼、发掘美的形式和生命形式,培养基本绘画能力的核心课程。它不是对现实自然的照搬,而是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体验,把握变幻万千的自然气象跃然于纸上的生命气息,享受此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和幸福,记录创作过程的时间维度,追求自然与人情感碰撞而产生的视觉上主观真实地再现,将写生的纯粹性和创作有机结合,是在基础造型层面上的升华和突破,同时也是对自然奥秘的揭示和再创造。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户外写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体悟视觉外的味、声等不可见的自然能量,突破单一的视觉定式,锻炼发展学生的感觉器官,培养学生眼、手、心为一体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以新的意识形式演变成生命艺术的心灵行为,体会客观形状与主观形式和主观形式与生命现象间“形”与“神”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

2.吸收民族文化,发挥地域优势。中小学美术教师需拓展教学资源,开拓知识领域,吸收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当地民间艺人、民间作坊、剪纸等美术资源进行深入考察、管理整合,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域文化与民间美术知识连贯起来,在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了解其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兴趣和实践创造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认知经验,取得切身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认识。教师作为美术教育最直接的传播者,他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建立在不同对象对需求、认知结构水平上的综合取舍。只有选择相适应的信息作为传播和接受方式,才能使受众感知、接受,在情感、世界观、思维技能方面得到改变,取得有效传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地域特色,制定相对科学的美术教学课程,既凸显地方个性、发挥地域优势,又符合学校的教学发展思路。

3.加强鉴赏课程,提高审美修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学习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2]我国美术教育已经意识到不足以停留在教育的技术层面,应上升到文化和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学科中心论”向“人文艺术”交叉的综合性学习,加强美术与文化相融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重视优秀作品的解读,使学生在感受、体验、获取审美经验的同时,培养情操,提高审美综合能力。中外美术史知识系统庞大,它梳理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记载了人类特定的历史文明和智慧结晶。若从学生一接触美术就能有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进行认知、鉴赏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不仅丰富想象力,而且可以正确地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提高创造表现力,增强视觉沟通,促进综合文化素养。教师精心策划课程资源,进行实践探索,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校外研究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机构的联系,力争各机构对城乡美术教学研究提供知识、技术等条件支持,提升综合办学效果。

(二)探寻师生美术“教”“学”理念方式

乡村学校对美术学科的发展,投入的精力不够,无论是物质还是时间上都呈现出不重视,各自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方面也存在差距。针对这一现状,城乡美术基础教学应该明确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学的问题。只有有了需求,才会有渴望,也才会有兴趣进一步接受新的知识。然而,我们多数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和培养,教师需从原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断转变为研究性、自主性,甚至合作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做到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性美术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冒险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师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采取渗透的方法互相讨论、提问、演示等合作途径,将教师个人的能力、特长及实践创作经验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发扬终身学习精神。乡村教师在无法改变现状之时,也要克服各种困难,给学生演示教学范画,动手制作精美教学示图,或者制作手工艺品等,自觉、自信地将美术的发展与社会实践结合,变发展阻力为前进动力,借用科学知识体系以及自身进修、培训产生的内在效应改变教育教学资源,深化专业综合素养,发展内在的心力和动力,全身投入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转化美术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美术教学的观念应与时俱进。我国美术基础教育普遍强调技法性的演练,接受性学习是现行中小学美术教育特色,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强,缺乏系统整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学习者应从自身出发,培养专注的创造精神,体悟师法舍短的艺术精神,建构起个体的知识体系。教师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对学习知识进行归纳、重组,以全新的方式展示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知识的创造者,由传授知识转向传授启发的教学思维形态。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直接的体验者,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教师的认识高度,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条件制定相应标准,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双向评价维度,强调在情感、认知、体验、创作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的质量转换,审视教学策略,明确“教”与“学”是师生共同思索、探求知识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

(三)加强城乡美术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学校美术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学校美术教学设施齐备,既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又有配套的教材教学书籍、教学例图和多媒体等。而许多乡村学校美术基础设施差,不仅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而且缺乏美术教学参考资料,更缺乏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针对这些情况,乡村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多媒体、网络教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播工具,它创造了自由的美育环境,从多角度、多视野提供形象资料,激发学生的视觉直观图像。教师以互联网为媒介,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需要,对相关网络视频、教学图片以及数字资源进行下载,制定相应的数据模块,载入自己需要的教学信息,生成相应的展示界面,方便学生进入系统后按照所选定课程,浏览教师预先设置的相关知识链接。学生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见解在论坛中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课程内容设计做相应的调整。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相关的教学网页,搭建班级、学校、省市级、全国等优秀美术作品展示平台,贯彻落实互助平等、合作交流等个性化的教学渠道。我国美术教育教学融入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比如影视动画教学视频,把静态的画面转换成动态的演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发散性思维提供路径,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改变单一的线性学习模式。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