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8-04-232018-07-01

作业要求 :

作业标题 :题目自拟

有人说,热闹的课堂首先应该是思维的“热闹”,您认为我们所要追求的课堂的真正热闹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少于3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程海燕    所属单位:建兴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5-19 09:58:48    浏览数( 0 ) 【举报】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内在的生命力”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实践者,当我走过了课改初期那懵懂的浮躁后,我在深刻地思考:课堂教学那表面的热闹所带来的可欣赏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于是伴生出“泛语文化”“过度迁移”“学生信马由缰”等语文课堂教学严重的理性缺失。回归语文教学潜在的价值本位,我们应该用一种“教育的眼光”和科学合理的行为互动去探求一条课堂教学优化之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内在的生命力”。

        一、用精要的“主问题”来激活课堂——着力点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开端和求知的起点,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纵观以往的常态课堂,一些过多、过细或过浅的“问”和“答”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显得平淡无味。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大量的问题“肢解”成一块块“零碎材料”,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代替了本来应该有的美读、美听、美析,一节节本应该由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问答”课。进而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语文课成了“猜谜课”,从而致使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定向的方式运作,思维狭窄,很难深层次地领悟文章蕴含着的丰富内涵。 我认为,对课堂提问设计进行创新,使学生成为文本阅读的深度参与者,可以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以“主问题”的方式为切入点的阅读提问策略,应该可以全面激活课堂,还语文学习以丰厚内涵的本色。 通过“一斑”而引出“全豹”,主问题就相当于“豹之一斑”,它是整堂课的精华,是最具营养,最有嚼头的。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抓住这一点进行提问无疑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自主能动地走进文本,进行多元化地解读,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表达、思辨能力,因而也就自然呈现出一种真正活跃的“教、学”场。

        二、用“动静相宜”的课堂节奏来调控课堂——以学定教 我们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即无论是备课,抑或是上课,都要“从立足于自己的教转变到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学”,注重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即“以学来定教”。 教学因“互动”带来了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形成多种观点,促成关系融洽,体验成功快乐。但课堂不能一味地“动”,因为学生实质性的参与,是需要一种沉静的心智活动做支撑的。表面的热闹最终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实质性的课堂探究氛围。首先,要理智地为学生开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带着思考自主走进文本语言的“藕花深处”,激活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使其自主地去分析问题,作为浅层的积淀——即先要留给学生自己一定的“静”的空间和时间;而后再在同伴的相互启发中,深度品味文本的精致与微妙;接着教师要相机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他们在一种自然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把属于自己的思考流泻出来——在这个多元互“动”的情景中,触发彼此的启发与碰撞,从而使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进行着深刻的对话,正所谓“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从而让学生在用心地品悟中踏上精神的升华。 该“动”之时,则“灵动飞扬”;需“静”之处,则“静得其所”。正所谓“动静相宜”才能创生课堂教学“内在的活跃”!

        三、留意学生“参与效度”的细节来及时为课堂把脉——关注点 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深刻地知道:课堂教学除了需要理性的宏观架构以外,更有一些感性的细节需要用心去审视。其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效度”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它包括“面的参与”即应该悉心留意学生参与的广度、持久性和他们学习的情绪等。这些容易被老师们忽视的潜在指征其实恰恰是课堂教学有无实效性的信息反馈,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就是课堂教学中醒目的“红绿灯”。 其次,还包括“质的参与”。多年实践让我们明晰:知识的传授不在于“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是把学生视为“期待点燃的火把”。在课前预设的显性框架之外,教师还应在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中,密切关注和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需要点、疑惑点,创设合理的空间,及时敏锐地以学生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为前提条件生成具有发展性的探究情境,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让他们自主而又能动地去“跳一跳,摘桃子”。 总之,现今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继续“打磨”,唯有创生其“内在的活跃”,方能提升实效课堂的含金量。打开视野,全心探索,我们的教育也会如水样的顺滑自然,正如有首诗言“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老师评语

唯有创生其“内在的活跃”,方能提升实效课堂的含金量。

评语时间 :2018-05-23 20:32:4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