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8-04-232018-07-01

作业要求 :

作业标题 :题目自拟

有人说,热闹的课堂首先应该是思维的“热闹”,您认为我们所要追求的课堂的真正热闹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少于3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许莉玲    所属单位:阆中市柏垭镇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8-05-22 12:37:56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热闹”课堂的冷静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可谓热闹非凡: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让人耳目一新;教师连连发问,学生频频举手,师生互动频繁;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小组交流气氛热烈。这样的语文课堂,场面甚是“热闹,似乎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效果“极佳”。但课后会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并不牢,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也一知半解,热闹的语文课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理论简单、片面、甚至极端地拿到课堂上,搞的是新的形式主义,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能提高,并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效率呢?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或是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比较紧密的接触。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读者在建构作品意义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用心仔细地阅读才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一位老师在上《老王》这篇课文时,一开始,教师就让大家说说:“你平时关注是什么人?”同学们纷纷站起作答。教师又进一步引向介绍一些感动中国人物,一位又一位,一气列举了四位人物的感天动地的事迹,学生被这些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十五分钟下来,学生还没有接触课文,还不知道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处境如何?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怎样写的?这种完全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教学,似乎更适用于思想政治课堂上。由此看来,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如果你让学生仅仅初步接触一下文本,还没有读通读顺,就急于对话,作深度的交流,交流效果肯定不行。要尽量避免那种学生与文本只打了照面,就开始直奔重点的阅读,就开始“超越文本”作“拓展性的阅读”,甚至脱离文本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对话。

    其次要注意作有效提问。

    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表面看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其实,这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为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有敏锐地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有的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有时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如上面提到的《老王》一文,教学时只要抓住老王的“苦”与“善”,设计这样的问题:老王的状况如何?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咀嚼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学生对老王的“苦”与“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最终学生终于明白:社会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

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指导。

如果承认语文教学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运用语文的能力,那么,必要的训练是不能回避的。有些能力不指导不训练是不能形成的。比如朗读和默读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等是必须通过训练,才可较好形成的。抛弃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文章个性,一味强调“自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进行必要的能力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语文课堂上最基本的训练,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替代这些最基本的训练。课堂上无论多么“热闹”,如果缺少了这些能力的训练,只能是天空中的浮云,很快会随风而去。只有扎实的训练,才能带给学生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师一定要弄清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教什么语文知识,培养哪些具体的语文能力,绝不能随意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我们每一天的语文教学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语言素养的核心,能力训练使语文素养的提高得到落实,而绝不是一句空话。

随着教师角色的新的定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除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意愿,更应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在此基础上,鼓励小组发表独立见解,离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热热闹闹”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

总之,“热闹”“作秀”不是语文教学的特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体会出其中的真味,落实到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上去,能这样,即使“平实”一些也无妨。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5-22 17:24:39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