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预习低效的 成因与调查研究

  发布者:喻柳英    所属单位:安岳县通贤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8-09-04    浏览数( -) 【举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所谓预习,就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学习的准备。也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包括课外预习和课堂预习,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及其习惯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预习的现状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学校三、四年级中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共有1165人参加。

题目

人数

所占百分率

1、你经常预习吗?

A、经常

25

23.5%

B、偶尔

77

73.3%

C、从没有预习过

4

3.2%

2、你经常预习的学科是什么?

A、语文

57

54.1%

B、数学

44

41.2%

C、其他

5

4.7%

3、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32

30.4%

B、不喜欢

19

17.8%

C、一般

55

51.8%

4、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什么?

A、预习了,听课效果更好。

76

75.6%

B、预习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30

24.4%

5、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什么?

 

A、不知道怎么预习

56

52.6%

B、预习题没意思

40

37.7%

C、预习了没用。

10

9.4%

6、你的预习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

56

52.6%

B、自己主动预习

24

22.4%

C、以上两种都有。

36

24.8%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78

73.8%

B、做摘录,做练习

26

24.4%

C、提出疑难问题

2

1.8%

8、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25

23.6%

B、需要帮助

81

76.4%

从整个调查看出:90的学生对预习数学的兴趣不浓,71%的学生尚能进行预习,能比较认真的完成预习作业,但学生整体的预习能力较低。91%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不能经常、独立的进行预习;75%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较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68%的学生对预习的目的及作用认识不明确,预习的态度比较差。但从整个调查中反映出从不预习或只看看书上的题目就算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2%,足足有一半多的人。调查表明:小学中段数学预习的效果比较差,造成这种原因应该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学生方面: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比较幼稚,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老师。在没有家长和落实监督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自觉地学习。在大部分小学中段学生的思想中,他们觉得老师要求写的,才是作业,要求读的、看的可做可不做。此外,中段的学生还处在贪玩的年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游戏机、电视机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忽略了学习,所以老师即使布置预习,他们也是不屑一顾,至多是应付交差。

教师方面:有很多教师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预习的现实意义,更没有体验的预习的实际价值。还有部分教师根本不赞同小学生预习,他们一提到预习,首先想到的是弊端: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学生事先知道了答案,会约束学生的思维等。也有一部分教师自己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又懒得去学习。即使有的教师安排了预习但能坚持检查,了解预习情况的教师很少。从调查和分析的表明: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差、效率低。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及时的对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预习低效的策略进行大胆的改进,数学教师应从小学中段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课前的高效预习,预习可以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与教师配合得更默契,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进行预习呢?

二、根据上述调查情况,对中段学生数学预习浅谈以下见解。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由于小学中段学生接触预习少,不仅对预习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兴趣和习惯。作为教师,恰当的引导、适时的帮助、巧妙的“穿针引线”可以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喜悦,时间久了,习惯的养成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⑴、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他就是今天的小老师。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

⑵、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发现学生进步,就及时表扬。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哪位小朋友预习得最好!”。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小朋友,要及时表扬,并让其把方法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⑶、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发几本本子,几只铅笔等

(4)、为学生降低预习要求。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他们的学习多数都是被动的。所以要把预习目标定的低一些,可操作些,避免盲目性。

(二)给学生介绍预习方法

    给予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根据小学中段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课题计划交给学生以下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课本标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三)、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比如在学连加连减时,就让学生对比是分开列竖式简便还是列一个竖式简便,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批注。

4、学会思考,勤于质疑。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5预习时,要求细读课例,思考预习题,了解课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反应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更加系统、有机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提出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吸大家之长。这是指预习过程中的讨论。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确,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课本中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如上面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定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