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小学教育专业设计

  发布者:张治兰    所属单位:珙县上罗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8-09-19    浏览数( -)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的设计。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具有双重目标,既要体现教学设计的学科特有目标,又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切合,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专业人才服务。 本文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在“教学设计”课的教学设计中,借助翻转课堂的新理念,采取学生微课教学试教、小学情景剧表演、名师教学视频观摩、教案编写等多元任务驱动下的混合式学习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作品分析、学习表现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大班额实践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教学目标完成良好。 本研究认为,混合学习设计要注重校本资源的生成,突破学科本位观,让信息技术“隐形”,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以移动终端、智能上网、云计算为主流信息技术特征的背景下, 教育技术当前的研究热点存在 8 大趋势,分别是“移动学习、云计算、泛在学习、BYOD(自带设备)、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1]。 南国农先生在《电化教育研究》2014 年首刊封面题词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应该围绕四大主题: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协同创新;并热切希望展开“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和微课教学设计培训。 关于翻转课堂概念的研究与讨论已经很多,本文不再赘述。 概括其要义,就是学生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成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学习促进者、 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等。翻转课堂究其实质仍然属于混合学习的范畴。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例如听讲、实地考察、观摩、亲身实践,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郭绍青教授在分析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甘肃参赛课例时认为, 当前微课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例如微课不微,是一种传统教学的新包装,是对传统课堂的部分截取和搬家;教学设计中存在教学目标分解不清晰、选题价值不高、学习者分析不足等问题。 同时,微课单兵作战,效果一般,缺乏与高校具体专业的结合。 应该与课程教学相联系,辅以混合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才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3]反思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理论知识“讲授+演示+练习”的教学策略反应平淡,注意力难以维持长久,兴趣不高。 由于班额较大,实践教学存在花费时间多、组织管理难度大的突出问题;开卷考试、论文写作、教案编写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情意培养目标的效果难以考查。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作为“教学设计”课的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课究竟怎样设计? 如何在“教学设计”课里渗透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新理念和新方法,现身说法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优势? 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的教学中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 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过程。二、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混合式教学总体设计框架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具有综合实践技能的小学教师为目标,体现鲜明的小学教育特色为宗旨。 “教学设计”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课程目标具有双重性。 一是应体现教学设计本身的学科目标要求,使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二是要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性程度要求更高, 各种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要求也更高。课程教学既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又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

(一)前期分析1. 课程目标的设计(1)知识目标为了服务于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确定为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指导思想、基本概念和主要的理论基础;理解当前的理论热点、实践前沿,例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包括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内容,恰当设计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选择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编写教案,以及说课、上课、评课中。(3)情感目标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活泼好动的 6~12 岁的儿童,他们脱离了幼儿的幼稚性,但是仍然不具备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依然处于直观阶段。 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喜欢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具有极强的情境依赖性和浓厚的感情倾向性。 因此,课程的情感目标要求较高,要培养学生对小学教育职业的深度认同, 对小学生的高度关怀与爱心,要富有童趣和亲和力。综上分析,确定“教学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意和人文情怀。2. 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分析“教学设计”课在第七学期开出,即大四的第一学期,学生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学科,也有了教育实习、见习经历。 学生面临毕业,与以往工作包分配相比,需要经过考试才能获得工作岗位,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如“一万名”、公务员考试培训等。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未雨绸缪,或者做好考研准备,或者复习各种资料应对就业考试。 同时,面对公务员、村干部、社保工作人员等诱人的行政岗位,认为小学老师工作琐碎,报酬低微,并非人人都有满腔的专业情意,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少动力和热情。3. 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教学环境分析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藏有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等相关丰富的纸质教材、图书、参考资料、相关期刊等传统资源。 通过校园网可以享受免费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教学资源库链接(例如:中国知网、超星发现、中国大学精品课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大学堂等)。 同时,笔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视频资源(小学名师教学录像、中外小学学科教学录像、资料)、校本资料(往届学生试教视频资料、往届学生情景剧表演视频、往届学生教学设计作品、教案等)。90%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100%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 学生能够方便查找所需的学科资料,熟练地利用电子邮箱、微博账号、微信、QQ 群等数字化方式进行交流。教学环境拥有多媒体投影教室、微格教室、电子白板,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综上,无论是传统资源还是信息化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学习需求。 学生拥有信息技术工具,具备相应的信息能力。 教学环境能够满足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的教学需要。(二)混合式教学策略设计教育技术专家加涅的著名观点 “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我国黄荣怀教授认为“有效学习”的五个条件是: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趣/意愿为动力; 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4]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下, 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很多,如何既能调动学生在课外利用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够体现教师指导、答疑、解惑、反馈的主导作用,让学习成为有效学习,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符合学生意愿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是关键。 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与选择要建立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意愿之上。 笔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摸底, 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体现了混合式学习的理念。1. 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态度趋向调查分析为了针对性地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开学之初对教学对象 2010 级小教 2 班(58 名)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 58 份, 回收有效问卷50 份。 根据加权公式 Wi=∑aj×nij/N∑aj(公式 1)[5],其中,aj表示各个等级分值,nij表示第 i 个问题达到 j 等级的人数,N 代表总响应人数,计算得出 Wi值(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字), 见表 1。 从表 1 可知,W5>W4>W6>W1>W3>W2, 说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依次是课本剧表演、教学观摩、试教、讲授法、讨论法,最不喜欢读书法。 分析原因,学生长期以来厌倦了“满堂灌”的讲授,不喜欢传统阅读。

2. 改进后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对课程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维度进行分类,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理论知识采取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理论知识采取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上课前: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提供视频、课件、网址等学习资料。 课堂上:检查学习笔记,提问学生,记录回答问题学生的姓名及回答情况,并行评价;进行微课教学,对关键要点进行精讲。(2)能力目标采取体验性学习活动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途径, 体现“做中学”的理念。(3)情感目标采取渗透式教学策略对于情感、态度目标采取欣赏、表演的方法。(4)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应该体现出过程式评价、 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采取“作业+作品+学习表现”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作品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自制教具。 学习表现包括试教实践、课堂发言、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和出勤率。3. 教学计划方案根据以上思路,学期初始和学生交流、协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见表 2。三、混合学习设计效果分析根据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层次理论,认知领域学习目标有六个层次,即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教学结果的评价最常见的是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两种方式。 前者最擅长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情况。 

(四)教学的效率分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无论是试教,还是情景剧表演,都需要反复研读小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备课、制作教具和课件、排练等安排在课外。 将有限的课时用来集中演示学生的设计成果,并进行讨论、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额实践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正是翻转课堂的优势所在。四、 总结和思考(一)重视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信息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被信息所包围,如何在信息海洋中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效果,只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教学情境资料非常感兴趣。 例如,语文教学名师支玉恒的示范教学课“只有一个地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这不仅由于教师教学精彩,还因为教学对象和地点是学生见习过的当地实验小学,学生对学校感到熟悉和亲切。 再例如,学生对本系学生的课堂试教视频感兴趣, 在 2010 级2 班上播放 2009 级学生的试教视频,大家观看积极 ,讨论气氛热烈。 将 2010 级学生微课试教和情景剧表演的资料录制成视频,并尝试在别的班级播放,学生同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综上,开发、建设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的基础, 其中校本资源最有利用价值。校本资源的建设要有地域性、典型性、代表性,尤其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学的信息基础。(二)信息技术的“隐形”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领域呈现“微”的意蕴,即终端设备之“微”,工具微型化;学习内容之“微”,知识小片段;学习环境之“微”,支持草根创造,是滋养生成教学资源的沃土。[8]总之,信息技术普及化、生活化了,不再显得“高大上”。 在情景剧表演、微课试教实践中,“技术”的色彩似乎不够浓厚,“隐形”了。笔者认为,在混合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学习的工具,貌似隐形,其实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在前台或幕后实现了和课程的深度融合。其关键是细化教学目标,恰当设计任务和问题,以任务驱动,化信息技术于无形之中。(三)突破学科本位观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类学科门类众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如同专业教师那样分清各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界限,而且也没有必要分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过分强调技术,强调教学设计的学科专业理论,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因此,要把“专业”和“基础”分清,不要过多地讲解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的专业化的知识, 打破严格的学科限制,消除教育学科之间的学科出身偏见,体现“大教育”的风范。无论多么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也只有和人才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学科的价值。在教学模式、策略、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中注意追求培养完整的人。(四)让课堂成为舞台翻转课堂策略的运用, 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将课堂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而教师自己成为教学的策划者、设计者、评判者,做学生的观众、朋友、伙伴,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的课堂才能生机盎然,真正实现学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