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关于“后进生”问题的思考

  发布者:饶顺义    所属单位:筠连县双腾镇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8-10-11    浏览数( -) 【举报】

关于“后进生”问题的思考


【举报】

     


1.“后进生”问题现状分析

“后进生”问题由来已久。所谓后进生,一般意义上讲,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课内课外调皮捣蛋,在校内校外制造负面影响的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中,‘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类学生,在班级里起的是坏的“带头”作用,他们这样不但浪费了他们自己的机会,而且会影响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对待这类学生,教师通常“方法”是大声训斥乃至体罚,甚至要学生把家长请到学校来。教师这样做多数都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对他们这么浪费自己的学习机会感到痛心,更为他们带坏集体风气却不以为耻而感到气愤。仔细分析教师对待“后进生”的通常方法不难发现,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冷静、理性的对待“后进生”,他们更多的任由感情上的“冲动”对待“后进生”,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毋庸置疑,任何以“粗暴”方式对待“后进生”的教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并不能让“后进生”接受,结果教师感觉“吃力不讨好”,学生觉得“老师跟自己过不去”,从某个角度上说不是“双赢”而是“双败”。可见,教师在感情冲动支配下,很难“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后进生”。进而,教师和“后进生”之间的矛盾对立愈发严重,师生关系逐步恶化,客观上,加剧了“后进生”的厌学情绪,这对“后进生”的将来发展极为不利。虽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必须承认,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义务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缓解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矛盾关系为出发点探讨处理“后进生”问题的方法意义重大。

2.对待“后进生”的深入思考

 

笔者发现虽然同样是后进生,但,他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则完全不同。他们当中有的也曾是班级的佼佼者,他们内心也非常希望老师关注自己,当老师投来失望或鄙夷的目光时,他们也很难接受,心理普遍处于失衡状态,客观上使他们在“堕落”的路上愈走愈远。从某种意义上,“后进生”源于思想后进,扭转“后进生”,需从思想入手。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更需要与“后进生”多交流、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相反武断的认为“后进生”都是不可救药的,不值得“浪费心血”则是极大的认识误区。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教师只有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历史”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和趋势,继而加以引导才能事半功倍。“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可以归为三种类型:

母爱或父爱的缺失型。生活在父母离异或者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里,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创伤,而对于精神抗压能力不足而经济尚不独立的未成年人来说,其负面效应是可想而知的。心灵的创伤使得他们感觉这个世界在远离、排斥他们,对世事缺乏热情,趋于自闭,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学习是一个全面感知并需要付诸实践的工作,对于这些对世事冷漠、自我封闭的学生来说,沦为“后进生”也不足为奇。

父母溺爱型。80或90后一族多属独生子女,加之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父母对子女的娇生惯养倾向愈来愈严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的偏爱让孩子们得到了所有的满足,对外界“一无所求”。客观上强化了孩子们的自我中心意识,根本认识不到“自我”之外现实社会的挑战,浑然不知“自我”之外其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然也不会真正的理解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虽说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但是他们的过度宠爱确实加速了子女学习动力不足、不求上进、合作意识不强等不良习惯的形成。

自信不足型。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是曲折的,也是大相径庭的。学习也是如此。即使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但也许基础较差、或者方法不对、抑或其他原因,使得他们暂时的努力并不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部分落后的学生因而觉得前途渺茫、信心不足,进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愈发“后进”。

3.对待“后进生”的方法探讨

 “后进生”后进的根源在于思想后进,“心病还需心药医”,扭转“后进生”后进状态的唯一恰当途径依然是心理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工作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多方配合,而且要循序渐进;“劈材不照纹”不但会“累死劈材人”而且可能“颗粒无收”。

在教师—家长—“后进生”三者组成的系统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沟通家长、善待学生、对社会负责是根本要求。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位教师都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后进生”心中的每一个知识疑点,真正履行自己的“传道、解惑”本职。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是德育的实施者,在“授业”之余,应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还应有爱心,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怀与无私的关爱,尤其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教师对他们的关怀无疑弥补了他们缺失已久的爱,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并没有远离他们,他们也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让他们从思想上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对那些被家长过度宠爱的学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需要更加严格,打破他们无知的城墙,让他们知道城墙外的世界更精彩,但也更无情,竞争无处不在,“弱肉强食”是竞争的规则。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终究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要撑起自己的天空,翱翔万里蓝天,就必须铸就属于自己的翅膀。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儿女抱着无限的期望,他们也把希望的实现寄托在教师身上。然而,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与其“同事”——家长的通力合作。

哲学有云“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无论是性格、背景还是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很快就能接受并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基础差,或者反应较慢,接受知识就相对滞后。对于后者,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特别对部分学生,个别辅导、查漏补缺,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业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激发学生相互帮助的热情,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加速“后进生”走出思想误区。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度过了婴儿期的自恋情结之后,恋父或母的情结随之产生。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尤为突出,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

作为子女启蒙老师的家长,应当给孩子树立一个处事严谨,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人”榜样。家底殷实、经济富裕的家庭,更需要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骄奢淫逸”予己予子女都是不适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正确处理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不能轻言离婚,双方都有义务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还要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通力配合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3.小结

“后进生”问题常有常新,处理此问题时,每一位教师都感觉棘手,家长感到痛心。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家长充分把握问题的关键、通力合作、用爱对待,更需要注重方法?

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也会。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要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