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说课

(凌云 已在 2018-11-10 22:09 推荐!)

  发布者:毛建勇    所属单位:石棉县栗子坪乡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8-10-22    浏览数( -) 【推荐】 【举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西师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概念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也是学生由具象的算法向抽象的算理过渡的一块基石,对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提升都将起到“再上一层楼”的作用。分两步进行口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最简单的分析、归纳掌握连加连减的基本规律。

2、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口算,而且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直观的认知水平、无意识的思维方式、感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就应付的态度导致连加连减这类具有一定抽象思维的知识点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3、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分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编写意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的数学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根据这一主旨思想,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如下定位。

教学重点:

①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②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在各种数学活动中“玩游戏”,让学生始逐步认识和理解连加连减;依据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将适时采用引导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使教师的思路内化为学生的方法,达到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

2、学法分析

为了达到新知自我生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方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我采用了“卡片游戏导入法”来“开个好头”

老师先提示学生:“游戏需要动脑、动手又动口”,然后介绍游戏规则。学生听说又玩游戏了,可开心了,注意力非常专注,都怕自己没弄懂丢丑。

然后教师示范游戏:依次出示口算卡片:5+2,7+1,1+3,6+3,4+5,9+1,8+2,3+4。

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并且出示卡片5+2,学生看着卡片一边伸手指一边说得数是:你的朋友在这里,5+2=7。

这样通过做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为学习连加做知识准备。

2、激趣探究学习连加:

接着演示表现连加的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原有4只小鸟,后来又来了2只小鸟,再来了3只小鸟的顺序,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会连加的意义,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当然完整地说出图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在这个环节的评价上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既要关注学生对数字变化过程的描述,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棒或圆片代替小鸟,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尝试理解连加的意义,试着列式,试着算出答案。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同时突出算法的多样化,从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最后教师质疑:这个加法算式与前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加题的特征以及与一步加法在算法上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算理: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这样让学生对连加的理解更深一步。

3、延续情境,学习连减

在教学连减时,我用课件制作了动态的“小刺猬运南瓜”ppt,十分有趣、直观。这样的ppt,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帮助教师收拢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有连加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在连减的教学中,教师说的话“少而精”,孩子们只要“跳一跳”,就能顺利达标教学任务。

4、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这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连加连减进行对比。为了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会讨论,我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讨论:1、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它们在计算的时候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中去,在帮扶的过程中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有两个运算符号;要进行两次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结果;要先算出第一步才能进行第二步的计算等。之前纵向上有加法与连加的对比,现在横向上又有连加与连减的对比,帮助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从而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5、寓练于乐,巩固新知。

本节课很多处的设计都是利用各种活动、游戏来寓教于乐。比如导入时用的卡片找朋友,、巩固新知时让学生摆小棒、摆圆片、反馈练习时用的磁性卡片的直观增减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这样多次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更多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

6、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还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所喜欢的生活场景。比如说课本第42页第2题,图(1)里的元素生动活泼,十分有趣,摘桃子的情境也有很高的生活关联性;图(2)的情境是小女孩子摘葫芦,十分活泼有趣。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喜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由已知向未知的过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