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法

  发布者:王一华    所属单位:屏山镇明德小学校    发布时间:2018-11-21    浏览数( -) 【举报】

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总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总怕上作文课,老师总埋怨学生写不出象样的作文。但作文教学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现谈具体教法:一、仿效课文,诱发兴趣。二、 注重平时的积累。 三、写作技法指导。四、是注重修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从以上几个环节去教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同时语文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写作兴趣  积累  写作技法指导

 作文教学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当我每次上作文课时,刚说到本节课是写作文,学生们都愁眉苦脸地叫起来: “唉哟!怎么写呢,真是难于上青天。” 等,总之多数学生对作文有很强的对抗心理,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作文教学要提高质量,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心理开放,使之让学生由“要我写变我要写”。现谈具体教法:

一、仿效课文,诱发写作兴趣。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课文命题。如我教了 《新型玻璃》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把课文读熟以后,再让学生画出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的重点词句,认真加以揣摩,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仔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最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前5个自然段,探索这个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每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从而感悟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独具匠心。通过学生的熟读精思,基本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后,便组织学生召开“新型玻璃的展销会”。要求“推销员”在会上重点讲明这几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等。加深对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特点的领悟。根据《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特点,再引导学生仿写《新型电器》、《文具》、《玩具》等。教师引导学生借鉴《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去写作。这时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俗话说:“有样提样,无样提世上。”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

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

1、在语文课中去积累。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如,课前认真预习,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词义和字义,熟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在教学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和学生的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读课文,勾划能说明这些问题的词句,想想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从而来欣赏语言的美和积累这些好词佳句;并能正确运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等,同时,在理解课文时多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写作格式、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和使用的标点等一些写作方法等,总之,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2、在课外书籍中积累。

     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和一些报刊。先组织学生集体到 图书室去看书,在看书之前教给学生一些看书方法。看完一篇文章以后,让学生说说大概意思和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等收获;再让学生自己去阅览一些课外书籍,并在班上举办“班级报”为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每周进行一次竞赛,从而来激发学生去看书的兴趣。

3、在生活中积累。

平时引导学生留心去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先组织学生观察山区的特色和留心身边的小事或自己经历过的事,再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校园生活、大自然景观、社会现象等,总之,让学生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为“愚妇”找到大量的“米”。如元旦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新年大联欢”的活动;清明节,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母亲节,开展“我送妈妈一件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会”活动、“寻找春天”的活动、“优秀诗文背诵擂台赛”活动等,布置学生利用假日搞烧烤、登山、探险等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改变了过去看到题目皱眉头、咬笔头,无话可写摇着头的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写作技法指导。

写作时指导学生在大脑中,“追忆”客观状态,并将其分成几个画面,为防止中途写作的紧张,忘掉该写的地方。可以叫学生在草稿纸上用简笔画,勾勒出几个画面,也可以用方框图,在每一个框内写出关键词语。图或主题词安排一条清晰的写作结构排列。

根据“状态”图示,进行分块描写。指导学生运感觉、想象、揣摩这只作文的第三只眼睛,对每一个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文字总之,走向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五彩缤纷的物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反作用于学生走向快乐作文。

训练时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肃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作文教学力求做到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的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是计划、合同等应用文、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看,即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
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及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正如,“巧妇难煮无米之炊”。作为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无其不有。件件小事,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等许多材料,都是作文的源泉。高尔基曾说过:“教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无处不有,在学生缺乏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好的素材将从身边悄悄的消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怎样帮助他们思考、观察和积累呢?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爱好去观察;有目的去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重点去观察等。采取合理的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更要学会思考、反思、展现观察的情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指导学生去整理、收集、提炼材料。比如:你印象最深的事?你心中有什么想法?有那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你做了一件什么真棒的事?笔者一次作文辅导中,当时学生对记一件事无从下笔,于是引导学生走进前几天,挖掘了心中的心事。学生马上想到了妈妈听旁人的话,委屈了他的一件事。结果按照老师引导的材料写出了自己的内心看法。写出的作文显得特别优美。在作文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善于捕捉有趣观察材料。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提高。学会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作文。情境创设人李吉林老师:“作文指导的功夫在写作前,并且主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写的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乐于用阅读词语,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养成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新鲜感的词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如:运用词语说一段话,运用书中的词语、句子描述一番景象。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抓住文中的图画等,让学生去思考、去描述,或者编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力。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说,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最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教学的每个环节应注意群体作用的发挥,视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写,即书面作文(指起草文章)。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奥多海泊说:“要写清楚,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且富有想象力,那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富有丰富想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结合学生实际,要让学生有材料可挖,题目不能太死。要给予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如:我想说说——;委屈的一件事;我的弟弟;2020年后的我;我的小发明等等。在作文的要求上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写作时不会感到畏惧,写起来会得心应手。真正在生活中感到作文的成功。

 四、注重修改。

    1、精心评改,巩固写作兴趣。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提高写作兴趣,并非易事,尤其是小学生更使我们为难,但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上这五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这几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写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多就、勤批、少改。唐人诗云:“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牙牙学语、东涂西抹中发展思维,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尚不具备雕琢作文的能力,老师如果用自己的水平去要求学生,把学生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这就如同一个刚学说话的孩子,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处处“精批细改”,发现了孩子出语不妥就指责,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将因此少言寡语,最后成为不爱说话的人。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些“牙牙学语”“东涂西抹”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自身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自身的习作实践中学习作文。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作文的兴趣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作文的信心上。对于他们的作文,应尽量多批少改,多些鼓励性的语言。记得有一次作文《我的第一次演讲》,一位同学习作中这样写道:“刚一上台,我紧张得心砰砰的跳。”我在这一句下面划一横线并批上:假如能换上比喻句,效果会更棒些。过后,这位学生就改成了“刚一台,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似的,心砰砰的跳个不停。”这位学生为自己成功的修改感到高兴。这样既坚定了学生习作的信心,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正如小孩学走路,开始时需要别人的扶持,渐渐地,自己终于独立迈步。这也是教学作文的道理。长期如此,学生习作时就敢于大胆写,畅所欲言,轻松习作。修改作文也是学生作文的素质的体现。叶圣陶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的深切体验,不能自修自改,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教师每次都代替学生改,可以说是收效甚微。”在作文时,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 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每一次要鼓励学生围绕作文不同的要求去认真改,反复读,改到满意为止。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改作文的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互评互改是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等。总之,培养学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学无定法,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去探索一些适宜的方法,去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变化的学生。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