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习日志 > 正文

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发布者:马树述    所属单位:天全县新场第一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8-11-06    浏览数( -) 【举报】


                             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如计算的方法、速度和技巧。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没有相应地提高,反而有大不如以前的趋势,其主要症状是: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不能将估算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去。而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与教师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息息相关,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深思。 

问题一、计算教学的引入过于追求情境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是,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原本就很枯燥、无味,离开了情境,似乎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在情境上大费周章,结果有的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如:笔者曾听过一堂四年级的有关计算的公开课,教者制作了精美的动画,以两个卡通人物——哈哈瓜和翘翘脚到达目的地一路遇到的难关为线,将计算课新授部分、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等全部串起来。从表象上看学生的兴趣好像被老师激发出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像这样的情境有意义吗?它为计算教学有效“服务”了吗?算了算动画共花去了四分之一的时间,激发兴趣,却影响了“双基”的落实。还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从中引出算式后,就没了“利用”的价值。 

   反思: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触景生情”、 “触景生需”、 “触景生思”,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今天遇到了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从情境中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在计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算理中的难点。如432-398=432-400+2=34,学生对多减的要加上这样进行简便计算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我们创设一个买东西情境:张阿姨今天带了432元,在超市里买东西花去398元,他付给了营业员400元,营业员多找了她2元,必须补给张阿姨2元。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把398看成400先减去,再加上多减去的2元,从而感受到简便计算的价值。 

    另外,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计算课都要创设情境,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方式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986÷2”,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基础,教者可以先出示2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题,让学生在计算中回忆起“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出示例题“986÷2”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计算方法。这样,可将学生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上来,优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问题二、计算教学的算法和算理“分道扬镳” 

    算理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认为规定。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 

但是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学习日志

最新学习日志

热评学习日志

热门学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