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1 作业周期 : 2018-07-122018-11-30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网上选修课程学习,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1

提交者:学员魏廷洪    所属单位:屏山县大乘初级中学校    提交时间: 2018-09-13 10:49:43    浏览数( 0 ) 【举报】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设计

魏廷洪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安排的内容。这节内容主要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了解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一,二节内容的学习,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一些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状态却很少有学生加以思索。教材安排了三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学生应该了解:(1)要判定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轻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假如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别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条件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溶质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师就要用一些特殊而宏观的现象,如“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3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认识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4)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  教学重点

3.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4.  教学难点

4.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4.2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5.  难点突破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建立以及两种溶液的转化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采取学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由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对概念建立完整的认识。

6.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述、讨论

7.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药品:食盐、硝酸钾、氢氧化钙。

其它:火柴、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9.1 故事引入新课

有一天灰太狼到喜洋洋家作客,

喜洋洋说:我给你泡杯茶

灰太狼说:对不起,我喜欢喝糖水

喜洋洋说:“好,我给你倒。

喜洋洋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

灰太狼喝了一口以后说:“不甜,不甜!”

喜洋洋说:“好,我给你再加点儿糖。”

喜洋洋取了一勺糖放入水杯中,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灰太狼说:“你再加点糖。”

喜洋洋说:“你这个笨狼,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灰太狼说:“为什么呀?”

——故事停。

[教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更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教师板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9.2 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

[教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更甜呢?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帮助灰太狼解开这个秘底,好吗?

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水。向水中逐渐加白糖,搅拌,白糖看不见了,

[教师]这白糖好像被水吃了啊,这水还真吃得,(幽默语),那我们再加点儿,看它究竟能吃多少。

接着加白糖,边加边搅拌,直到试管底部有少量不溶解的糖出现,搅拌后不消失。

[教师]水终于吃不了啊,这个现象与刚才故事里的是不是一样呢?

[学生]是。

[教师]哦,开始加糖在水里糖看不见了,水把糖吃了吧,现在好像水已经“吃”饱了,再加糖它也“吃”不下了。你们说,是吗?

[学生]是。

[教师]像这种状态的溶液,通常就叫做饱和溶液。

[教师板书]        不能继续溶解        的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教师]同学们:实验开始时水还能继续溶解糖,这种溶液就叫做……

[学生]不饱和溶液。

[教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糖也溶解掉呢?

打个比方提示学生:现在我们班已经坐的满满的,再也不能坐人了,要想在能坐就需要添加桌椅,是吧

[学生],哦,给它加水!

[教师]那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实验2:向试管中加适量水,边加边搅拌,直到晶体完全溶解。

[教师]看,加水以后,糖就继续(被)溶解了,也就是说,溶液由饱和变得不饱和了。

[教师]从这里我们看到,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水)的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溶液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教师板书]把刚才的板书改为: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             的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糖溶解掉?提示:用开水与冷水打糖水喝的效果。

[学生]老师,是不是与温度有关呀

[教师]对,那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实验3:给溶液中有少量白糖晶体试管,直到晶体完全消失。

[学生]呀!糖又溶解了!

[教师]那现在的水还能不能继续“吃”糖呢?是不是饱和了呢?

实验4:向试管中加少量糖,全部溶解。

[教师]水又能溶解糖了,说明加热之后,溶液变成……(稍停顿)

[学生]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教师]水还是这么多,为什么刚才溶液是饱和的,给它加热又不饱和了呢?

[学生]因为开始水的温度低,后来加热了。

[教师]对。这说明,溶液饱和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跟温度有关。

[教师]很好,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那同学想一想: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不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还有意义吗?

[学生]没有

[教师]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

[教师板书]把刚才的板书改为“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继续溶解            的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继续刚才的故事]

喜洋洋说:“因为水‘吃饱’了,它再也‘吃’不下糖了。”

灰太狼似乎明白了……

灰太狼喝了几口水后,放下杯子说:“喜洋洋,我不想喝了。”

喜洋洋说:“你不是喜欢喝糖水嘛,为什么不喝了?”

灰太狼说:“我不喝,就是不想喝。”

喜洋洋想了想,拿出了一包橘子粉加到水里,橘子粉全部溶解,水变为橙红色。

灰太狼很惊讶,问:“喜洋洋,你真会骗人,你不是说水‘吃饱’了吗?它怎么又能‘吃’了呀!”

喜洋洋说:“你这个笨狼,我说它‘吃饱’了,是说它‘吃’糖‘吃饱’了,没有说它不能‘吃’别的东西呀!”

——故事停。

[教师]饱和糖水里是不是能继续溶解橘子粉,能不能接着溶解食盐、味精等其它物质呢?

[学生]能。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又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其他物质做一做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与之相同。

实验5:向试管中加约3mL水,再加入食盐,振荡,直到底部的食盐不再溶解为止。把一部分上层清液倒入另一只试管,向试管中的食盐饱和溶液先后加入少量硝酸钾、碳酸钠,振荡,硝酸钾、硫酸铜全部溶解。

[教师]同学们,原来水这么“贪心”,“吃饱”了食盐还可以“吃” 硝酸钾、碳酸钠别的东西。刚才我们配制的饱和溶液是对食盐而言,对硝酸钾,硫酸铜就不饱和了。那在说饱和溶液时是不是在“不能继续溶解”后面和“饱和溶液”前面还要再加上条件呢?

[学生]在“不能继续溶解”后面加“某种溶质”,在“饱和溶液”前面加“这种溶质”

[教师]很好。所谓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请同学们把黑板上这句话再作补充和修改。什么是饱和溶液?

[学生]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教师]不饱和溶液如何定义呢?

[学生]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教师板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3)这种溶质达到饱和时,其他物质可以溶解。

9.3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师]如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怎样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现在我们用比较典型又比较便宜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在你们的实验台上有食盐(或硝酸钾),请你们先配制它们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尝试把它变成饱和溶液,然后再讨论、尝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寻求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探索转化的方法,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适当地给予指导。)

[教师]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加溶剂、升温。

[教师]反过来,从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加溶质、降温。

[教师]对。

[投影](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规律)

 

[教师]溶液从饱和到不饱和我们可以加溶剂,从不饱和到饱和能不能也通过改变溶剂的量来达到呢?怎样用实验证明?还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转化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这个问题留给你们思考。

9.4 讨论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教师]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稀溶液呢?

[学生]……

实验6:取一大匙硝酸钾放入一支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振荡,硝酸钾全部溶解;取一小匙氢氧化钙放入另一支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振荡,有不溶物。

[教师]现在知道答案了吗?

[学生]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教师归纳]溶液的“稀”、“浓”是相对的与温度无关,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二者无必然联系。

[教师板书]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5 课堂小结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9.6 巩固练习

[投影展示]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希溶液一定是不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3)某硝酸钾溶液在3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8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2、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含未溶解的白糖晶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A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

3、20℃时,向含有36g氯化钠的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振荡,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g,溶质的质量为__g,该溶液为氯化钠的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浓溶液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9-14 10:14:19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