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1 作业周期 : 2018-07-122018-11-30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网上选修课程学习,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1

提交者:学员刘付贵    所属单位:屏山县君山路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8-08-19 19:16:59    浏览数( 3 ) 【举报】

《爱莲说》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背诵并默写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认清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想先让大家猜个谜,谜题是“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好,有谁知道谜底吗?对,谜底就是莲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分析文题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有喜爱之意;“莲”,本意是莲子、莲蓬,这里指莲花,即荷花,包括它的根与茎。“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因此,题目的意思也就明了了,即“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喜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等下大家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开动小脑筋去思考。

三、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文章背景

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为南康(今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俯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作者在亭中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四、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重点生字词

     淤泥      濯清涟    不蔓不枝     亵玩    鲜有闻

五、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大家注意朗读课文的语气和节奏。

2、再听录音,同学们轻声跟读,体会怎样朗读。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一些,读得舒缓一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字,既使上下文语气畅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同学们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扬一抑,读出节奏和韵味。

3)文中第二段的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

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后,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六、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儿味儿了,但要读得更好,还有待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解,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句意,疏通全文。

七、布置练习

了解课文大意后,接下来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背诵课文,争取当堂背诵。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读课文,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带着以下两个思考题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问题一: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从而可以看出莲花哪些品格?

问题二:课文除了写莲花,还写了什么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教育价值:

这堂课以朗读教学为主,听录音,齐读文,教师再加以指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本案例还设置了一个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进行梳理课文,这样安排可以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评语

这堂课以朗读教学为主,听录音,齐读文,教师再加以指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本案例还设置了一个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进行梳理课文,这样安排可以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评语时间 :2018-08-23 18:45:30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