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07-122018-11-30

作业要求 :

内容:

在教学工作中,您是怎样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请举例说明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蒲亚玲    所属单位:珙县上罗初级中学校    提交时间: 2018-10-31 10:20:31    浏览数( 0 )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课堂参与者的主体意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需要有激励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新的课程理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知识体系的起始点、知识体系之间的转折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抓住知识起始点,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右图中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再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数方格”求三角形面积带来的种种不方便。此时,我再不失时机地创设另一个问题情境“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有没有比用数方格计算三角形面积更简便的方法呢?”使学生挣脱“直观思维”所带来的思维定势,从而对新知识的探究产生兴趣。就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识的冲突,形成悬念,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究中有所发现,培养他们的类比推理、猜想能力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二、建立平台,培养课堂参与者主体发展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新的构建的过程。为此,新课程理念提出,有效的学习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让学习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究,共享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做数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并形成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有个性学习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做”数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智慧、养成品格,获得发展。“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无限性”的“做数学”活动。即让学生拿着一张纸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把手中的白纸看作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在不断地变大、变大、变得无限的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另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是怎样的,并在白纸平面上画出来。此时,学生的兴趣极高、想象也十分丰富,画出了各种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更让人欣慰的是有一些学生画出两条直线延长后重合的情况,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从心理和知识面上为探索新知识做充分地准备。

        在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时,先展示学生的作品为学生自主分类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围绕着本课时的重难点:两条线没有交点——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交点————相交形成角,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思辨等“做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感受、理解“平行与垂直”本质特征。

        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有初步的感知后,让他们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通过组内交流以及看书置疑等自我构建的“内化”活动,使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并概括其概念,并引导学生从“位置与方向”的角度思考、体验:平行线的方向相同,垂线的方向不同,加深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海口世纪大桥,并说说“平行”和“垂直”的作用,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进一步引导联想:如果世上没有了“平行”和“垂直”会怎么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识,而且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革新数学思想方法,促进课堂参与者的主体参与

        比较、思辨、化归、猜测等都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中都蕴含着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数学知识只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才会软化,才会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和活力。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出数学教学要渗透比较、思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他们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让学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3/4、1/9、7/10、3/26转化成小数,并板演分数与小数的转化过程。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自由写几分数,并转化成小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并猜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与分数的分母有关”的初步结论。最后,在学生验证中得出“一个最简分数,要是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对比、思辨,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深深体会了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

        四、多维评价,是调动课堂参与者参与意识的有力保证

        在实践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多维评价功能,根据学情及时展开评价,评价方式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组间互比、集中展示以及教师点评等,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人人参与的主观意识。

        总之,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