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8-07-16 — 2018-11-28
作业要求 : 校本研修成果题目: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不少于800字。请勿抄袭,并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胡伟 所属单位:钢城一小 提交时间: 2018-10-23 10:34:32 浏览数( 0 ) 【举报】
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xml:namespace>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生为本的阅读就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阅读,是主动的,个性化的,是融合作与探究于一体的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素养。而这种方法的习得,必须依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渗透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
那么该怎样进行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做好: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备课环节。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显得至关重要。追求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教师备课之始就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心中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年龄特点为出发点。作为教师,如果忽略了世界上具有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人,教育的本质便被可悲地异化了。在备课中,应当通过学情分析,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等。
二、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以亲切的教态,巧妙的方法落实既定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的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经常会有出入,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驾驭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方法。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一帮一制度”等。当这些制度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体现主体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非教师就不闻不问了。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
最后,教师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三、以生为本,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汇,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神奇魔力。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具有多面性的“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以生为本”,给学生腾出时间和空间,为有效阅读教学创造条件。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教师精神享受的和谐旋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