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8-07-16 — 2018-11-28
作业要求 : 校本研修成果题目: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不少于800字。请勿抄袭,并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张燕 所属单位:钢城一小 提交时间: 2018-09-28 09:45:34 浏览数( 0 ) 【举报】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如果说小学是教育的前沿阵地,那么小学语文就是前沿阵地的主战场。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
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二、给课堂做道加减法
教师要精讲,少讲。为此清华附小提出“让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这就是改革的风向标。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圆,那学生就应该是原点;如果课堂是个大舞台,那学生就应该站在舞台正中央而不是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需要探究性学习,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老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调控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进一步可以让学生研究小课题,自己去探索。比如清华附小研究鲁迅先生的群文阅读,学生自发研究鲁迅喜欢的点心、颜色,有的还拍成了微电影。学生自己设计剧本,自己找场地,自己当导演,自己演,这种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参与感、成就感,更获得了各方面的成长,让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可能,值得我们借鉴。
加强小组合作,把合作落到实处。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是几条虫。”话不好听却到出了中国人不善于合作的事实。近年来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屡见不鲜,但有的合作流于形式或者讨论毫无价值的问题,或者不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草草了事,一个问题要想深入探讨最少也得3-5分钟,一分钟两分钟学生书还没读完,讨论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只能是应景了!有的小组合作虽讨论问题但参与面不广,讨论最起码应是热热闹闹的,而我们的讨论呢却有那么一点“静悄悄”,一个小组只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在参与,其他人找不到参与感、归属感。要想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必须简化形式,去掉那些毫无价值的问题,细化分工,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或记录或总结或发言,职责要轮流,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参与性提高,课堂效率随之提高,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评价要到位。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十分匮乏的。“你真棒”、“你真厉害”、“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诸如此类的话翻来覆去,没有针对性。有时学生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真棒”、“你真厉害”随之而来,太浮夸了,评价语滥用现象很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是以讲为中心关注点放在了课堂的进程上,没有以学为核心,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当我们放慢脚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许多闪光点,你会欣赏他们,真诚地赞美他们。
精心设计作业,多些综合实践。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不能总是让学生写写字词、背背课文。我们要精心设计作业,不妨多些综合实践。老师必须提前搜集资料,设计方案,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类似于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调动的是学生的多种感官,内化于心的是知识,彰显于外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设计作业。
二、培养积累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见作文就头痛,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积累可以从语言积累和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则马上摘录在固定的一本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关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培养思考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比如我在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时,我就抓住文中语句构词的特点让学生质疑。教师、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而或成为激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