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8-07-162018-11-28

作业要求 :

校本研修成果题目: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不少于800字。请勿抄袭,并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王文娟    所属单位:钢城四小    提交时间: 2018-11-18 23:23:31    浏览数( 0 ) 【举报】

以问促读  以读促悟

[摘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熟读后,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可见,读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以读为本。“以问促读,以读促悟”是一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的方向,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以问促读”中的“问”就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而“以读促悟”中的“悟”则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与交流。

[关键词] 以读为本、提问、对话、交流、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熟读后,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可见,读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以读为本。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课文的语言文字优势,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课文,通过读,真正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受中,理解文章内容。真正做到以读为本,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是有的时候一味让学生读,反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感悟,或者即使感悟也因师生缺乏交流而显得模糊不清,特别是有些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与学生生活离得较远的内容,只靠学生读,最终只能停留于表面,而懵懵懂懂。还有的教师总觉得把字词句段的意思教给学生比较重要,因而讲得多而忽略了读。

当代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当做主要任务。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决不能依靠繁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

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讲”的关系,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自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呢?我觉得可以采取“以问促读、以读促悟”这种教学方式。

一、以问促读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学习中,学生只有遇到困惑,需要去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因此,“以问促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就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怎样设计提问才能有效促进阅读呢?
      1、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一篇课文的课题往往是这篇课文的精华所在,即画龙点睛之笔。有的课题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有的课题点明了课文的中心等等。开课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是学生进入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因此,在学习课文前,针对课题,可启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或“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积极思考,提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恰恰是学习课文的突破口,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文,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如 :学习《画满画儿的圆月亮》一课,学生对课题充满好奇,提了许多问题:“是谁在月亮上画画?它是怎么画的?”“月亮上怎么能画画呢?”当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之后,才发现原来小松鼠并不是在真正的月亮画画,而是在圆圆的、白白的像月亮的白瓷盘上画画,这才会心一笑,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找到了答案,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的快乐油然而生。

2、关键字词提问,加深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那么,针对关键词句,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泉水》一课时,我让学生比较读读“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只好答应了。” 和“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答应了。”引导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只好”中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顾自家自私的心态,再来读这句话时,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正是因为顾自家的自私才没有得到快乐。

3、总结提问,回顾全文

课文学到尾声,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字里行间,或体味课文内容,或感受人物情感,或理解文章中心。那么教师这时可以从着眼全文的角度去提问,起到深化主题,加深阅读理解的作用。比如:学完《最后的玉米》一文,我问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最后的玉米是最棒的吗?”“你们想对最后的玉米说些什么?”我扮作玉米和学生对话,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也对所学课文进行了整体的回顾,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也是为高年级概括课文中心奠定基础。

二、以读促悟

“以读促悟”强调的是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教师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理解,感悟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离开了读,学生就不可能对课文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更谈不上感悟。另一方面,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的方向,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以问促读”中的“问”就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而“以读促悟”中的“悟”则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与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精心设计的提问要能突出重点难点,同时指向性要明确,学生才能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很快地走向教学目标。通过课题质疑,关键词句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去悟,而总结提问让学生着眼于全文的高度,体会文章的中心。那么,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成为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

比如,在教《傻二哥》这课时,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傻二哥的衣着外貌“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读这句,谈谈自己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谈了自己初步感受后,我补充介绍了傻二哥这身行头的资料,提出问题:“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又体会到什么?”再指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从这次读中,学生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感受,傻二哥衣着讲究,对工作很认真。接着追问:“傻二哥卖药糖穿着这么讲究,发型这么时髦,工作这么认真,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体会到了傻二哥这讲究背后的用心是为了吸引顾客,指生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傻二哥的用心。此时,更进一步追问:“你觉得傻二哥是傻还是聪明呢?”原来,这衣着打扮和发型是他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看来这傻二哥一点不傻还真聪明呢!再来请学生一起读这句话,学生感受到傻二哥的聪明,也读出了傻二哥的聪明。

这样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教师通过问题的牵引,不但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理解了傻二哥衣着打扮的用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抓关键词句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理解句子的内涵,又利用读让学生去感悟,实现和文本的深入对话,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指引方向,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则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摸索“以问促读,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