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初探

  发布者:宋素萍    发布时间:2018-07-24    浏览数( -)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初探


  发布者:张素杰    所属单位:临颍县繁城二中    发布时间:2018-07-17    浏览数( 3) 【推荐】【举报】

一、核心素养培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依存

1. 核心素养培育拓宽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了解了不同学科内容后应该到达的程度要求则是课程的基准,不应该仅局限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所以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重要,但学习学科体系,提高自身社会认知的智育课程也同样不可或缺[1]。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应有的指导要求以及大体方向,也是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点。政治上的认同,精神上的理解,法治方面的意识和公众共同的参与,此类观点在内容上并不互相矛盾,且逻辑清晰,是一个完整的授课整体。

2.《道德与法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引方向

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理念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方向,既引领了精神上的理性,正确的法治观念,又树立了学生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精神素养的灵魂标志,《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形成法治意識是核心素养必备的重中之重,这种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实现公众参与时的主观要求同时也是必要前提。且法治意识的必备,也是理性精神(行为)认同政治的必然表现。政治认同则精神理性,法治意识丰满,公众参与度高则为核心的学习框架和实践活动提供要素。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与实践核心素养的培育

新版教材中所指出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手法,相比于过去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革新,而非以往的被动学习、机械教育,相较于过去“三维目标”的内容,核心素养的灌输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创新,和协作[2]。所以应该指导学生模拟各类型部门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此类活动强调学生研究当今社会问题,反应当下实质生活境况,从解决身边小问题开始,培养社会关怀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感受,将书本上所划分的重点理论亲身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多以教育意图为导向,提高分析判断以及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个树立良好的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的渠道,既打破了字面教育和后天自主实践的壁垒,又在生活层面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普及一些社会活动,展开一些实质性的调查,此举也可以培养责任意识,在当今社会,年幼的初中生难免对曾经的短缺经济时代知之甚少,严重匮乏对于传统美德的亲自实践,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情况不胜枚举,不仅是不尊重劳动成果,更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态度冷漠,所以需要在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中让他们去接受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生活不能脱离现有的环境,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真正去理解什么是“成由勤俭败由奢”,需要在此类的社会活动调查中让学生们明白父辈的艰辛,从而尊重劳动创造的结果。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寄希望于教师的新理念

随着我国师资教育力量的不断壮大,过去初中学校参差不齐的教学质量逐渐得到弥补,继而对于拥有新知识新概念的新一代教师的培养也成为了眼下的重中之重。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教学的质量的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亦是教育建设发展的要点。所以核心素养教育离不开具体的技能展示,最终能否让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这也将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程,长久以来我国多数对于基础教育所出台的改革政策一直都是以对国际经验的梳理进行的,此类手段不容易明确回答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会出现的各类型问题,也就是说这并不符合目前国际上学科与学科之间渗透融合的趋势,也不能成为撬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有力杠杆,所以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实,其相关的实证范式的研究已经是迫在眉睫[3]。

结语

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通过对于生活的认知理解进而慢慢形成的,同时随着生活范围逐步扩展,需要进行处理的利害关系也在与日俱增,归根结底,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便是引领学生真正的去用心感受人生的意义,慢慢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累积起来,感悟善与恶,是与非,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发展得更好。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