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布者:黄莹    所属单位:漯河市第五中学    发布时间:2018-08-17    浏览数( -) 【举报】

     语文教学作为各学科教学的基础,必需要改变观念,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实践,从而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创新教育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创新教育,要灵活多变的进行创新教学,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别具一格的教学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来强化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感受创新的乐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主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但面对这群物质生活较优裕的孩子,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于是先让同学们仔细聆听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歌曲《懂你》,领悟了歌词的含义后,请学生回忆一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叙述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事。这样,以此切入课文,加强了兴趣,也形成了很融洽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敢于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并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有意识的进行创新学习。

  二、更新创新观念

  创新教学应当首先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将“重教轻学”转变为“教学并重”。在传统思维下,教师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在创新思维下,教师应当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独立个性和创造思维,积极树立“学生本位”的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潜力的挖掘,只有教学思想得到了革新,才能真正搞活课堂,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转变和更新自己的观念。

  三、培养创新精神

  要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灵感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學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四、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这个时代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创新教学方式和创新理念的一种教学策略,一直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等,培养有益于社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如教《范进中举》时,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就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开发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通过各式各样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和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知识时代,创新思维更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我们一再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创新教育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去一步步改进教学方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以便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最终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