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计划 > 正文

作业标题 :新形势下的师德 作业周期 : 2018-06-082018-09-30

作业要求 :

新形势下的师德

发布者 :高会娟

新形势下的师德

提交者:学员董素文    所属单位: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8-15 08:18:44    浏览数( 6 ) 【举报】

新形势下的师德

作为教师这一特殊职业,需要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有思考。下面,谈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思考。

一、当前师德的现状

1、市场经济的冲击,淡化了教师的职业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的诱惑因素越来越多。部分教师在对待奉献与索取、风险与责任、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获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教师的这种认识偏差无疑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仅仅将“做老师”作为谋生的职业,而非事业的追求,不能“为人师表”,更不能无私奉献,更有甚者仅以待遇收入作为唯一标准,与他人攀比,进而将抱怨的情绪带入教学工作中,弱化了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崇高感,导致教师职业世俗化倾向,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性。

2、无限责任的压力,滋长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在现行教育管理中,教师似乎生存在夹缝之中,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孩子天性的差异与家长望子成龙高期待的夹缝、科学的教学理念与社会对升学率关注的夹缝、社会种种不安定因素与学生绝对不能出事的夹缝、耗时参与各类检查评比考核培训与保障教学进度的夹缝等等。同时,不论校内校外,总爱把学生身上发生的不良行为都归咎于教师的责任。此外,对教师职业的各种禁令、规定、制度层出不穷,三令五申。教师的责任被无限扩大,不知所措,不敢作为,从而滋长职业倦怠,最终伤害的只能是教育本身。

3、社会干预的扩大,弱化了教师的职业地位。当教育成为家庭最核心的问题,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们似乎人人都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对教师多了喋喋之声;当教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话题,教师往往成为舆论高度关注和批判的对象,不少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有意放大教育相关负面舆情,以偏概全,损害了教师群体形象;当教师成为大众最朴实的群体,教师总被优先指派参与非教育教学的重大活动、大型赛事等形象宣传与造势工作,而惘顾学校“一个萝卜一个坑”等,教育被指手划脚,自身缺失应有的定力与硬气,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解需要理性回归。

二、一点思考

1、师德建设要从制度约束向文化约束转变。制度与规矩是师德必须坚守的底线。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要不仅仅满足在守规矩、遵规章的底线层面,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孔子讲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孟子讲以德服人,荀子讲“得道以持天下”,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实际上,讲的就是要激发精神信仰的力量,注重教师的价值引领,用共同的信念凝聚人、激励人、引领人,使师德建设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制度约束走向文化约束,从底线思维走向精神高地。

2、师德建设要从权力管理向治理服务转变。教育说到底是高端服务业。当前,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其核心是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其特征是“重心下移”,倾听一线声音,减轻教师负担,以问题为导向,做好建议、协调、改革等工作,切实为基层服务,缓解教师压力。

3、师德建设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坚持开放理念,主动向家长、媒体及社会“开门办教育”。如果教育工作不善于表达,就会“被表达”;不主动而为,就是放弃话语权,势必就会因小问题而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既要扎实做事,又要漂亮宣传;既要勇于“亮剑”,又要敢于发声,让社会资源成为支持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让媒体舆论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树立起师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风清气正的教育形象。

研修计划

最新研修计划

推荐研修计划

热门研修计划

热评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