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06-112018-08-3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及实践经验,提交1份个人教学设计。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2.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

      3.请未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教务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陈志洪    所属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前云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7-31 20:43:27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名  称

第二节    细    菌

执教者

陈志洪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八下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进而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其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后,就细菌和真菌再分别单独具体地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于细菌微小,无法用肉眼观察,所以学生对细菌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关键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运动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史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对细菌生殖的学习,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难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及巴斯德证实了细菌的由来,采用课件(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的学习,要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片资料,再配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2分钟)


我们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聆听

联系上节课内容,进入本节课第一大问题学习。

任务 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8分钟)

1、课件展示细菌发现的过程: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当时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巴斯德实验

    动画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8分钟)

1、细菌的大小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小结: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 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3、细菌的结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

总结细菌的结构。

教师提示:

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4、课件展示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

5、细菌的营养方式。

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观察图片,根据形态分类。

思考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 细菌的大小怎么样?

2、 细菌的形态?




















学生通过观察

总结细菌的结构。






学生比较动、植物细胞核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任务三:细菌的生殖

(13分钟)

过渡: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播放视频

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播放视频: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根据视频得出:

(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学生思考并总结。

学生小结: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课堂小结:(2分钟)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那些启示?

3、细菌的那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学生思考并回答

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2分钟)

完成课时练上的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一、     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 列文虎克 — 显微镜

法国人— 巴斯德 — 微生物学之父

二、        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  杆状  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  鞭毛(运动)

6、营养方式: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用书中建议教师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笔者认为要凸显巴斯德思维的缜密,实验的精细,鹅颈瓶的巧妙,依赖于让学生了解巴斯德当时的时代背景,自然发生学说的反驳。但这样处理教材的话,势必花去较多时间,是不是冲淡了本节课的真正的重难点呢?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8-01 13:50:12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