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于立红 所属单位: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8-07-22 浏览数( -) 【举报】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单元为例
(一)教学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面向的是中职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富有朝气,勤于实践,对学习有期待,也有惰性,他们喜欢具体的实践操作,疏于枯燥的理论学习。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教师将知识提炼归纳为若干模块,再将模块组织细化成相关案例,最后将案例分解具化为多项任务,这种逐层细化,各个击破的任务驱动模式,契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好的做到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师制定了包含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采用了“262”的翻转课堂模式,即学习效果检测占20%,实训合作探究占60%,教师引导答疑占20%。为了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将知识点的教和学以微课的形式放在了课前,使得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和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仅在必要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答疑,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角色由 “主导型”变为“引导型”。
在“互联网+”的时代,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化媒介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这节课中充分使用了微课、微信、“蓝墨云班课”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打破了教和学的局限性,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教学过程与实施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传统课堂上面对面的知识传授过程转移到“蓝墨云班课”上,实现翻转课堂。
首先,教师将知识点化整为零,制作成微课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并发布了《自主学习单》,学生可以参照《自主学习单》进行有计划的学习。针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微课名称中进行了特别标注,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观看微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教师在“蓝墨云班课”上发布了《自主学习检测表》,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检测表》完成学习效果检测。与传统课堂不同,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蓝墨云班课”可以提供及时的在线交流, 不仅教师可以答疑解惑,学生之间也可以在线分享和交流。
2、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阶段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引导学生将课前所学的知识吸收内化为能力,教师将整节课设计为查缺补漏、独立实训、合作实训、拓展实训、评价总结五个环节。
①查缺补漏: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设置了电子签到和电子抢答环节,第一,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第二,可以帮助同学们重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②独立实训: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教师安排了独立实训任务——《制作学生成绩表》,在该实训项目中,实训要求非常细化和具体,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合作实训:在合作实训项目中,教师开放式的给出的6个关键词,学生们分组,通过校园网、手机等信息化媒介搜集资源、并筛选出有效数据,在整理分析数据后确定下围绕该关键词的论点,并制作出支撑该论点的表格,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个代表分享阐述本小组的论点并展示制作完成的表格。
④拓展实训:经过合作探究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灵活运用表格的能力,教师为学生安排了最后一个拓展实训项目——《求职简历自荐书》,希望帮助学生在独立完成《求职简历自荐书》的过程中强化知识,拓展能力。
⑤评价总结:最后的评价总结环节,教师利用电子教室软件,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制作的《求职简历自荐书》进行展示和评价,并再次强调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肯定同学们在各项实训任务中的积极表现。
3、课后交流
课堂探究学习虽已结束,但关于本节课的互动还未停止。针对大家课堂上所做的《求职简历自荐书》,教师在微信上发布了“最佳创意设计”的投票活动,并在“蓝墨云班课”中发布了“教师的职业规划”的话题讨论,希望同学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正视自己、规划未来。
(四)教学反思
1、微课、“蓝墨云班课”、微信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打破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教”和“学”变得更加自由和便捷;
2、“翻转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因为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了课前,而节约的课堂时间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3、多种形式的实训任务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特别是开放式的合作实训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4、“教师”的角色定位由“主导型”变为“引导型”,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存在的不足:对知识点的分解可以更细致,对微课的制作也可以更生动,又因为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没能让更多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实训成果,也没能在课堂上立即打印出同学们制作的《求职简历自荐书》,稍稍降低了学生学习收获后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