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历史文献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者:方颖    所属单位:云霄将军山学校    发布时间:2018-08-13    浏览数( -) 【举报】

浅谈历史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历史文献资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而历史,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

举一个例子,相信很多人在阅读宋词的时候,会对“苏幕遮”这个词牌名印象深刻,大多数人觉得这个词牌名很优美,但是却对它的真正含义一知半解。“苏幕遮”原是胡俗泼寒胡戏表演中常戴的一种帽子,后来逐渐被人们用以指代泼寒胡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苏幕遮”这个词往往是一知半解的,那么这个时候,历史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泼寒胡戏,也被我们叫做乞寒胡戏。它原本是来自西域的具有民族时令性的歌舞演出。有史可据,泼寒胡戏是大型的歌舞戏表演,早期带有“乞寒”的祈福性质,唐朝鼎盛时期在民间的反响度与参与度极高,但是“乞寒”的意义下降,反而为了迎合大众,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符合“乞寒”主题的装扮表演。表演者身穿西域特定的服装,头戴恶鬼、老人样貌的面具或苏幕遮帽,裸露一部分身体,在路边“裸体跳足”。表演的方式就是向路人泼水,有时也会用绳索套人。文献资料就对这一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康国》:“其人皆深目高鼻, 多须髯。……人多嗜酒, 好歌舞于道路。……以十二月为岁首。……至十一月, 鼓舞乞寒, 以水相泼, 盛为戏乐。”[ 刘煦 《旧唐书》卷一九八,中华书局 1975。《新唐书》卷二二一下《西域下•康国》:“十一月鼓舞乞寒, 以水交泼为乐。”[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卷二二一,中华书局 1975通过这两则资料,我们大抵可以推算出,泼寒胡戏通常在农历的十一月份与十二月份之际的寒冬时节举行。泼水是泼寒胡戏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关于泼寒胡戏的形式,避免了在教学中只依靠教师语言描述知识点的这一弊端。

了解完泼寒胡戏的表演形式,新的问题又来了。泼寒胡戏到底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罗列文献资料,让学生自己判断,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思维,并且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泼寒胡戏传入中原时间的看法,普遍有两种,说法一是泼寒胡戏起源于北周的大象元年(579年)。《周书•宣帝纪》载:“(宣帝)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又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 令狐德棻 《周书》中华书局 1971说法二是泼寒胡戏始于南朝刘宋明帝时(约在465-471年)),《宋书•后妃》云:“上(宋明宗)常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之为欢笑。后(明恭王皇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后曰:‘为乐之事,其方自多。岂有姑姊妹集聚,而裸妇人形体。以此为乐,外舍之为欢适,实与此不同。’”[ 沈约 《宋书》 中华书局 1997]。两则材料,两种观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学习热情。

以上的材料说明的是泼寒胡戏传入宫廷的时间,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讲,势必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泼寒胡戏传入宫廷之后,是什么契机让它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传播?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新的文献资料来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历史教学。

按照已有的材料来分析,尽管从北周时期便传入中原后,但是泼寒胡戏只流行于宫廷之中,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应该是在初唐之后。《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中记载,则天末年,冬季为泼寒胡戏的举行时间,中宗也曾经亲自登上高楼观看泼寒胡戏的表演。[ 刘煦 《旧唐书》卷九七]《旧唐书•中宗纪》中也有记载,景云二年的十二月末尾时节,举行泼寒胡戏。 [ 刘煦 《旧唐书》]可见初唐时期泼寒胡戏流行之广。

《新唐书》卷一一八《吕元泰传》[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中有所记载,坊邑之间互相为浑脱队伍,皆身穿胡服,骑着骏马,时人称之为“苏幕遮”。浑脱队伍,旗鼓相当,势均力敌,隐隐有了军队的阵仗。两队竞相征伐,气氛十分的喧闹沸腾,像极了战争拉响的前奏;胡服、胡饰十分的精美奢华,一看就是耗费了大量的女工劳力所得;队伍之间身着胡服,相互欢闹,这实在不是雅乐;用浑脱来指代泼寒胡戏也不是美名;大唐作为礼仪之邦,怎么可以效仿胡人的习俗并以此为庆典仪式呢?不是先王规定的乐法却用它来彰显于四方,简直是闻所未闻。《书•洪范》说过,“谋时寒若”,没必要裸身挥水,在路边打鼓跳舞祈求。这是并州清源县令上疏议泼寒胡戏弊病的一部分,有助于咱们了解当时泼寒胡戏的局部形态。泼寒胡戏在唐代又被称作“苏幕遮”或“苏摩遮”,意为西域地区的一种帽子,武后末年, 中宗登楼观戏、景龙三年下令诸司长官向醴泉坊观看《泼胡王》乞寒戏,李隆基为皇太子的时候,也曾经微服私访,在民间观赏泼寒胡戏的表演,可见其影响何等广泛。

综上所述,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反映得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借助一些史料,再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来体现,可以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造成生动形象的直观感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历史认知的积极性。而且,适当引用原始材料,可以增强历史感,也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确立一个信念,即历史的结论并不是武断的,也不是强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的,以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师应该科学地鉴别史料。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真实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因此其中必然会融入了编撰者的个人好恶和观点、立场,史料也因而有真伪、偏全、粗精、存佚之分。这就要求在选择史料时,不能把艺术作品、遗闻逸事当作是正史来对待,而是要通过考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比较、剖析、鉴别,看其观点是否最大程度地符合实际,然后取舍。这样才能将史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历史教学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附件

  • 浅谈历史文献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oc  下载 预览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