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或反思】 作业周期 : 2018-06-292018-08-15

作业要求 :

 

提交一份学习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



题目:题目自拟  

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可直接提交,也可以附件的形式提交。

4.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不能提交。


发布者 :管理员

【教学设计或反思】

提交者:学员李武金    所属单位:云霄第一中学分校    提交时间: 2018-07-26 10:44:25    浏览数( 1 ) 【举报】

语文学科《散步》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对教材中育人点的分析,学生分析,案例整体说明等):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篇幅短小,意蕴却十分丰富,通过记叙一家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讴歌了亲人间的挚爱之情,浓郁又温馨,表达了一个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象征性地表现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人生责任。

现在的初中生成长于新世纪,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宽裕,在家里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磨难,对生活缺少体验,认为享受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求索取,不懂付出和承担,感受性较差,对于父母、亲人,老师的“忠言”教导往往置若罔闻,对于道德模范无动于衷,而且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有些学生亲情、友情观念比较淡漠,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散步》一文所展现的家庭和谐温馨的一面,与学生生活实际较接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所领悟。将浅文深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揣摩鉴赏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反复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认同感。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进而升华对同学、老师及社会其他人的友善,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样既避免了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

①收集整理有关尊老爱幼、家庭传统美德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②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2.朗读教学法: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贯穿朗读教学指导,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同学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是爱的港湾,是我们的心灵归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家里一直都沐浴着浓浓的亲情。离开家里,我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共同谱写着爱的主旋律。 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年轻的我们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还要在社会上与人为善,尊老爱幼。

导入央视公益广告《让爱心传递下去》视频素材:一个小男孩,妈妈给他讲完故事后,就去给奶奶洗脚,看到后,他也蹒跚的端了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看到小男孩天真的微笑,湿润了天下父母的心。妈妈用自己行动的“孝”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在父母的辛苦培育下茁壮成长,有一天我们长大了,可父母却渐渐老去,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懂事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陪陪父母,关心关心。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怀戚的亲情散文《散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感受着这幅温馨感人的画面。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疏通字词,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指导学生文章的感情基调,语调,语速如何把握?

(文章朗读的感情基调:欢快而深沉,欢快是语速快,深沉是语速慢。)

2、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并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提问六要素)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3、重点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提炼主题:尊老爱幼。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感悟内涵。

同学们,文章语言优美生动,真情动人,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并请四人为一组感悟课文语言内涵,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或你最欣赏哪些语句?说说理由。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文句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总算”有如释重负的意味,对春天的热切期盼。“熬”字除了可以看出母亲病痛的煎熬,也有 “我”内心的煎熬,对母亲安然而深感庆幸,孝顺母亲,关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文句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

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勾画了一副诗情画意的美妙背景,更从中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显示不可遏制的生机,含蓄表达了母亲经过严冬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文句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从母亲的角度看,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从儿子的角度看,父亲在他心中自然是高大的,用词准确,句式对称,相映成趣。反映了中年人的责任担当和一家人的和谐融洽,互敬互爱。

文句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慢慢地,稳稳地”叠词的使用,突出动作的小心翼翼,呵护疼爱。“整个世界”含义深刻,表面上看,表现了中年人肩负扶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意思看,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是未来,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则象征着中年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思想得到升华,意蕴更为深刻。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也很精彩,在交流探讨中,我们进一步品味的文章的用词美,句式美,情感美,意蕴美,在美读欣赏中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熏陶。

2、课堂活动:我把鲜花献给谁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说说你献花的理由。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可以小组交流合作,集中反馈,教师适时点评。

学生的解答有:

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孝敬善良,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庭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3、课堂活动:学生拟题

如果你来给本文拟题,你会怎么拟呢?拟题可以有多种角度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交流,在拟题过程中加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学生交流,归纳小结:

①从时间的角度看,可以有《初春时节》、《春天到了》等。

②从地点的角度看,可以有《乡村的小路上》、《情满小路》等。

③从人物的角度看,可以有《三代人》、《母子》等。

④从事件的角度看,可以有《分歧》、《选择》等。

⑤从主题的角度看,可以有《尊老爱幼》、《责任》等。

教师小结:拟题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作用,相比而言,文章用《散步》为题更为恰当,简明含蓄,又贴切自然,有情有味,而且以小见大,与文章主题和谐统一,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链接生活,升华亲情

同学们,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在现实生活中,存心虐待儿女的事可能比较少,但虐待老人,不赡养父母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呢?

(多媒体展示尊老爱幼的相关图片、资料等,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每一个小家都是社会的细胞,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那么社会这个肌体也就和谐,友善,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后作业

1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或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遣词独特,构思精巧,蕴涵丰富,令人叹服。  

本文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注重文道结合,从三个维度特别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巧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以生为本,按照认知,理解,赏析,拓展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领悟浓浓的亲情,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从文本走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富于真情实感,传统美德得到发扬,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8-14 10:46:00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