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在陪伴引导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也要经历外在与内在各方的压力。与学生相处,正确引导学生心理;与家长相处,全面耐心的沟通;与同事相处,团结友爱集体;与家人相处,照顾家庭成员;最后还要与自己相处。这么多层层压力,往往会给教师心理造成极大影响。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就成了当代教师需掌握的一项内容。
我常常用下列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1、宣泄,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说出来,哭过闹过后,心情居然横快就能恢复昔日的平静。2、转移,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郊游、购物、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3 、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实践来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4、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对待现实生活。 能积极地对承受的挫折进行直接地调整转变,从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心理平衡。这也正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这样想:生活就应是由酸甜苦辣 组成,缺少了哪种味道,都将是不完整的人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去享受这其中的每种味道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这精彩的生活呢? 总之, 师德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作为教师应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对工作永远保持乐观的积极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廉洁从教,团结协作 。
当然,教师也应学会科学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一)积极应对压力首先,教师要学会减压。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二)善于调节情绪 教师如何调节情绪,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学会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点,了解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我们恢复信心。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因此,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乐于合群。 (四)科学用脑 教师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劳动的对象、内容和过程都是复杂的,如果不注意科学用脑,容易引起身体和心理的疲劳。长期的身心疲劳,不仅会导致生理疾病,而且容易造成教师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情绪不稳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马克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你会"手留余香"。学会放弃,不为功名、小利而恼。魏书生说: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我们与其去怨天尤人,还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总之,心态决定人生,就让我们做一个健康的、睿智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