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让音乐走进职教语文课堂

  发布者:谭静    所属单位:济源市卫生学校    发布时间:2018-08-03    浏览数( -) 【举报】

【摘要】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使学生“富于灵敏”,促使语言发展,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音乐欣赏,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语文;兴趣;意境;审美;情感 

      

  梁启超认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起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学生也呼唤这种情感教育的出现。梁启超进一步指出:情感教育的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同志也指出:“要把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全体老师的任务,而不仅是音乐、美术教师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而且要努力钻研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学美的愉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音乐却有着浓厚的兴趣。笔者正是抓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来思考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法宝”之一的音乐,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使学生“富于灵敏”,促使语言发展,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音乐欣赏,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进音乐,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播放《周总理,你在哪里》歌曲精彩片断后,用深情的语调叙述。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著名男高音家李光羲演唱了这首歌,当“—想—念—你……”一句结束后,台上、台下、演员、观众都是热泪盈眶。同年,他将这首歌带到了法国,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崇高的荣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首歌不仅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以同样的心情学习这首歌的歌词,缅怀人民的好总理。

   又如在上《六月,我们看海去》这首诗歌时,我抓住现在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这一心理,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周迅演唱的《看海》,让周迅那沙哑而又率真的歌声引领同学们“仰起海风吹红的脸悄悄飞去东南边,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和你去看海”。然后启发同学思考歌曲里的“看海”和诗歌里的“看海”是不是一回事,从而引到对本诗“看海”象征意义的理解,进而引到对本诗主旨的探讨上来……

  在教《最后一课》时,可以播放反映民族危难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播放到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声“九·一八”时,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敕勒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从而了解草原概貌,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愚公移山》时,让学生欣赏由江涛演唱的江涛歌曲《愚公移山》,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在学习《鸿门宴》时,我首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我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这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二、运用音乐,理解课文,加强审美教育

   有的课文本身就是歌词、唱词,引入相关音乐,给课文插上音乐的翅膀,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审美教育。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凝练的语言、真切的感情,成功地展现了送别友人赴西域的动人情景。“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并很快谱成歌曲。全曲基本上以一个曲调变化反复,演唱三次,故又称《阳关三叠》。由于诗中有“阳关”、“渭城”两个地名,又称《阳关曲》、《渭城曲》。课堂上播放合唱曲《阳关三叠》,便于学生理解诗词的别名,作为歌词演唱的形式以及作者表现的依依惜别之情。

   又如“音乐教父”罗大佑的歌词——《现象七十二变》入选《大学语文》教材诗歌篇,这首歌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它比较贴切这个时代学生的内心体验,因而会产生情感共鸣,收到音乐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特有的效果。  在讲课文的重要关键段落的时候,引入音乐,对重点的突破很有帮助。如《回声》这篇说明文,在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知识时,插入无伴奏小合唱《回声》,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获得较形象的回声知识。

   《听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记得那天上课时,我放的是钢琴曲《海之恋》,随着音乐的起伏,海的温柔、娴静、汹涌、壮观,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当学生被音乐的魅力“征服”时,老师的点拨就使学生对文章的境界理解加深,既参与教学,又引起兴趣,同时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领会波澜壮阔的人生乐章这个主题。

   在教课文《白毛女》选场时,我选择了著名艺人阿柄的《二泉映月》,使他们体会封建社会穷人受剥削、受压迫的境况。将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比如教《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穿插播放何占豪、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曲子(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53页)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封建压迫憎恨、反抗的中心,与《孔雀东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长,或强烈或轻柔,高低起伏变化不已,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能有机地结合。在讲到长诗的结尾部分是,长笛的华彩旋律,结合着竖琴的演奏,把音乐带进入了神仙境界。再加上在弱音器的旋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重新奏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想象——梁祝双双化成彩蝶,翩翩起舞,人们歌颂着他们忠贞的爱情,憧憬着自由美好的生活。由此,师生们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又从梁山伯与祝英台联想到课文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这时,学生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鸳鸯相向鸣、彩蝶恋花舞的美好景象,师生们又驾驶着音乐联想的翅膀,眼前浮现出林黛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毛女、王贵、李香香、林觉民……

  三、欣赏音乐,感受意境,巩固知识

        有的课文本身意境就很美,引入音乐能使学生感受到更深层的意境美。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为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升。在教完本次课后,让学生欣赏作曲家生茂、唐钉谱写的《沁园春 雪》,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升华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和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学生欣赏女生独唱《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对词的意境会有丰富的感受。

   《故乡的榕树》一文所抒写的“相思”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他不只是一种个人感情的宣泄,而是融合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能引起许多人共鸣的一种普遍性的感情(既是炎黄子孙传统的民族感情,又蕴涵了当今港澳台胞的现代意识)的抒发,表现对美的渴望与追求。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播放了著名歌手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让学生在这曲缠绵凄婉的乐章中再一次回顾课文,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善于运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一支支优美的歌曲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