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四次研修活动成果 > 正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之星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发布者:代亚丽    所属单位:新华区体育路小学    发布时间:2018-09-06    浏览数( -) 【举报】

一、课题题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之星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载体。汉字的历史,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汉字的神韵与美,这些让世界惊叹的灿烂文化瑰宝,却正在一点点地丧失它的光辉。近几十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电脑中常用的拼音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等,因采用拼音和字根方法输入,与传统汉字的书写完全不同,不能帮助人们强化汉字记忆,“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汉字传承的萎缩,意味着汉文化的萎缩。“汉之星”是国内第一款通过国家标准评测的汉字输入系统,以“汉字层次结构拆分”为主线,符合汉字构字的基本规律,这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做到了与识字教学相统一,为小学识字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本课题研究将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汉之星”教学平台应用的方法进行探索,总结识字教学新的模式。本课题是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倡导,它的成功将为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广提供一个例证,从而为我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进而为“汉之星”教学平台在我校的全面推广提供一个可行的操作体系。

三、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在输入方法上,以形为主,以音托形,符合汉字构字原理和识字教学规律,每个字只需三键就可输入,更便捷省时。“汉之星”同时具有字、词的查询功能,可对汉字的拼音、笔画、结构、释义、组词、近义、反义、造句和与之相关的姓氏典故等进行查询,也可对词语的拼音、释义、同义、近义、反义等进行查询。可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提高学生识记字词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应用研究”是在开辟新的应用途径的基础上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其特定应用是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确定其可能用途,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基础研究获取的知识必须经过应用研究才能发展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四、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瑰宝,随着电脑的普及,国人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会经常提笔忘字。汉字传承的萎缩,意味着汉文化的萎缩,意味着汉文化的萎缩。自2006年开始,中央电化教育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成立了由国家语委、中央电化教育馆、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任课题组成员的“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及标准化研究”总课题组,选取“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在浙江、江苏、河南、四川、广东、北京六省(市)近百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与中小学识字教学的实际结合紧密,适应中小学生识字阶段边学习汉字边学习信息技术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汉字文化,2013912日,河南省基础教学研究室在三门峡市陕县召开全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观摩研讨会推广该系统。希望通过教学实践引发国人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从而保护民族文化。201455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又在郑州市举行了全省汉之星教学平台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观摩课大赛,来自全省各地市的70多名选手参赛,在检验各地市“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推广情况的同时,也为汉之星教学平台在全省全面推开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这次大赛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课偏离了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特征(按照课程标准,三年级才开设信息技术课,但不少老师课上过分注重讲解汉之星汉字输入);有的教师为了做课过分注重汉之星的应用,反倒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汉之星教学平台在识字教学中的演示快捷、准确,恰当使用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但过分注重平台的使用,就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五、研究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汉之星教学平台在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强调语文教学的本质性,同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汉之星教学平台的辅助作用,提炼它的积极因素并加以推广。通过活动开展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学生学习趣味性研究。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汉之星教学平台的形象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维持学生兴奋度。

2.教师应用平台的科学性研究。教师备课时可充分利用平台的的导教功能,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汉之星教学平台恰当的切入点,以及不同学段汉之星教学平台功能的取舍。

3.平台应用与二次开发研究。在汉字输入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明确语文教学与输入系统的主次关系,系统资源的学段应用重点及二次开发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正确处理汉之星教学平台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明确使用汉之星教学平台是为了服务教学,而不是“教学”服务“汉之星”。应该在学生需要之时,疑难之时,用得有效、用得巧妙,确实解决学生之需,让学生品尝到学语文的便利,在实验中,不能因为使用了“汉之星”而把课堂上的语文特色弱化。

2.做好汉之星教学平台资源在不同年级侧重点研究。如一年级的侧重点是使用汉之星系统,培养学生掌握汉字读音、字形能力。掌握基本笔画、笔顺、认识常用偏旁。学习使用查询功能识字,利用“输字出词”丰富语言。二年级的侧重点是正确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减少错别字。利用查询功能,鼓励学生大量识字,加大识字量。

3.尝试使用平台课型多样化研究。在对各年级重点明确后,可以尝试多种汉之星教学平台应用课型的研究。积累应用经验,并不断反馈平台资源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便于平台的二次开发和完善。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通过研究,充分发挥汉之星教学平台在象形字演变方面的形象性,以及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偏旁等方面的教学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

2. 通过研究,强化识字教学的课例研究,将单纯的识字记字与汉字的拼音、笔画、结构、释义、组词、近义、反义、造句以及感受汉字形体美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利用形音查询、从字查询、查义、从词查义等功能来帮助学生加大识字量,并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3.通过课题化教研活动,解决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点带面,在全面推开的同时,先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通过校内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先讲后说,组织研讨,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同时,引导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改革,边创新,不断探索汉之星教学平台更有效的应用方法,也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持续性、递进性。

4.通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之星教学平台应用研究,拓宽教学研究渠道,初步掌握学科整合研究的框架。同时也为学科整合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教研范例。

八、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汉之星教学平台与语文教学的成功案例及“汉之星”在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数量研究法。通过对比试验班和非试验班在应用“汉之星”输入系统前后识字数量的变量分析,提高课题研究定性分析的准确度。

3.调查法。通过年级教研活动在教师中走访和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汉之星教学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升并不断完善

4.行动研究法。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多次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从而提炼出具有广泛适用意义的平台应用模式。

九、组织及分工

主持人代亚丽于2014年被评为平顶山市第三届市级名师;20119月获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优质课一等奖;201212月获省优质课二等奖;2014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20148月获河南省第六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一等奖。课题主要参与者徐彩霞是新华区优秀教师、区首届名师、市骨干教师、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王向丽是市优秀班主任、区优质课二等奖;娄江豫是市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王玉凡是区优质课教师、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王伟是区优质课一等奖、省思品优质课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代亚丽:全面协调,负责前期调查、分析材料、研究培训等

徐彩霞:负责组织会议、调研记录、课题实验等

王向丽、王伟:负责中期报告、撰写实验稿、课题实验等

娄江豫、王玉凡:负责调研记录、课题实验、撰写反思,收集整理等

石战争:负责“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的教师和学生培训

 十、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5.2.1——2015.3.10)课题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小组。

2.选定课题,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统一思想。

3.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任务。

第二阶段:(2015.3.11——2015.12.30)课题实施阶段。

1.调查实验校汉之星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并加以督促。

2.根据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编制一二年级识字测评试卷,并根据具体结果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组织一、二年级识字教学观摩研讨课,通过不断教研,让参与课改的教师在探究中不断反思改进,共同提高。

4.组织实验教师编写识字测试题,对比试验班与非试验班成绩,做好数据分析及结果论证工作。

5.不断总结经验,在全校做好汉之星教学平台应用推广工作。

6.对研究中发现的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形成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论文和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2016.1.1——2016.2.30)课题总结、反思阶段。

1.对各种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2.撰写研究报告,填写各种报表。

3.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反思研究预设目标达成情况及原因分析,准确把握汉之星教学平台与本地语文教学结合的切入点、方向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经费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的学习研讨机会和学习材料,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并为实验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固定的资料室、档案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等。愿为本课题研究购买资料、提供研究经费,从软硬件资源的建设上,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十二、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2.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典型教学课例集。

3.课题实验过程中撰写的专题论文集。

4.形成个性化的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案。

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十三、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

4.尹祖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成长篇[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7.8

5.别良峰.“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信息技术教学指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

6.别良峰.教你快速学汉字——“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识字教学指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

                      

第四次研修活动成果

最新第四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评第四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门第四次研修活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