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三次研修活动成果 > 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发布者:樊歌今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一高    发布时间:2018-08-27    浏览数( -)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诗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时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借古言己,抒情发慨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 是郁积在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格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阔大视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 ,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了进来,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此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作者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盛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格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瑜与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到下片作者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弱抗强,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 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 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 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二.学生自由诵读

三.谈一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

四.议一议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五.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

    字?

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周瑜?苏轼?)

 

目前最关心或最想解决的语文问题:1、阅读教学。一切语文能力从阅读中来,比如写作,要想写出高占位,大视野、真情怀,深思考的文章,离不开阅读,离不开积累。但面对缺乏阅读习惯,没有阅读积累的学生如何调动阅读兴趣;除教材之外,读什么,阅读的内容如何形成体系;如何处理课外阅读和课内教学及高考的关系,如何评价课外阅读的效果等都是问题。2.写作教学。现在的学生作文,套路化明显,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长期写应试作文,学生已经不会“以我手写我心”了,针对这样的情况,也安排有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议论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专项写作训练,但收效不明显。除技巧之外,根子上,学生不能很好地观察感悟生活。如何在高中阶段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专家指教!


第三次研修活动成果

最新第三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评第三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门第三次研修活动成果